人民網-娛樂頻道原創稿

憑藉精良的製作,日劇《mother》曾擊中無數觀衆淚點,並在豆瓣收穫了9.4分的評分。近日,翻拍自日劇《mother》並集結了周迅、惠英紅、趙雅芝等實力主演的網劇《不完美的她》千呼萬喚始出來,但6.5分的評分略顯尷尬。

近年來,翻拍影視劇不少,但真正叫得響的作品卻不多,更有甚者口碑“翻車”,箇中原因何在?“中外文化具有先天差異,部分翻拍劇的創作者對此缺乏規避與轉化,造成觀衆對翻拍作品的心理隔閡和情感疏離。”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主任編輯閆偉在接受人民網文娛部記者採訪時表示,“翻拍,不僅要找到主題和文化層面的共通性,還要有本土觀衆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

翻拍搭原作口碑便車

當前,甜寵劇、玄幻劇大行其道,《不完美的她》聚焦親子關係、女性獨立等社會話題,僅從題材層面看便令人耳目一新、充滿期待。

“很多愛恨情仇都來得莫名其妙,經不起推敲”“有一種在看譯製劇的感覺,臺詞很奇怪,部分情節設置不僅尬還很懸空”……然而隨着劇情的推進,網友的反饋“畫風”突變。

面對質疑,《不完美的她》總製片人高銘謙曾表示,日劇本土化改編有很多困難,“雖然希望得到叫好,但更希望在爭議中成長。”

《安家》海報

無獨有偶,前不久的熱播劇《安家》,也是一部日劇翻拍作品。與原作專注賣房相比,《安家》中主角房似錦身上原生家庭的矛盾、中介靠提前裝修賣房等情節讓不少網友認爲劇情懸浮、不夠貼近生活。

《深夜食堂》、《北京女子圖鑑》、《問題餐廳》海報

翻拍劇熱潮並非最近纔出現。近年來,諸如《深夜食堂》《北京女子圖鑑》《問題餐廳》等作品多數均改編自日韓熱門劇作。有消息稱,《請回答1988》《交響情人夢》等也在陸續籌備改編翻拍。

在電視研究學者、北京市網絡視聽研究院研究員何天平看來,過去十年的影視市場,對經典IP翻拍再創作,已經成爲比較常規的影視創作手段。

“過去幾年流行影視文化經典IP的積累比較豐富,再加上原作珠玉在前,相比憑空產生的原創劇本,翻拍自帶‘光環’,也更容易得到市場的接受和認可,這也是近兩年翻拍劇比較多、越來越多片方熱衷翻拍的一個重要原因。”何天平說。

匠心可克服“水土不服”

縱觀近年熱門翻拍劇,雖然收視率和話題度不低,但多數口碑不及原作。總體看來,劇作本土化創作“水土不服”,部分人設、劇情、臺詞直接照搬,難以讓觀衆產生共鳴。

在《深夜食堂》原作中,各類社會“邊緣人”在日式小酒館與老闆談心,這是符合日本社會文化特點的。國產翻拍劇《深夜食堂》也照搬日式小酒館,就看起來有些“違和”——因爲在中國老百姓看來,在大排檔擼串、喫宵夜才更接近生活。

在閆偉看來,中外文化具有先天差異,缺乏規避與轉化,讓國內觀衆對異域文化中的思維方式、話語習慣、幽默橋段等存在陌生感,自然會造成觀衆對作品的心理隔閡和情感疏離。

“日本、韓國與中國有相似的文化底色和認同,這是國產劇熱衷於改編日韓劇的原因,但各國百姓在社會習性層面也存在明顯的差異。”何天平表示,比如日本更強調人與人之間有限的關係,這與中國傳統文化中更傾向人與人之間相對親密的關係是存在衝突的,“所以日劇改編作品在中國成功的相對較少。”

除了文化差異,部分翻拍劇口碑下滑也與市場環境有關。

“當前,影視劇創作市場導向意識比較強,迴歸創作本身的匠心和精品化意識有所妥協。翻拍或改編作品更要有匠人精神,用匠心去克服翻拍劇的‘水土不服’。”何天平說。

迴歸多講好本土故事

電影《十二公民》劇照

內容爲王——無論翻拍還是原創,注重創作品質是始終不變的道理,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誤殺》、翻拍自美國電影《十二怒漢》的《十二公民》等作品也都取得了不錯的口碑。

“現在很多翻拍劇都是基於快速生產的邏輯,向市場或者觀衆投其所好,要從市場導向的這種思維迴歸到創作家導向的這種思維上面,才能改變這個狀況。”何天平提到,近年來,大衆審美不斷提升,這對作品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升本土化的能力和水平,整個市場才能夠有長足的發展,對創作的引導也會更加的積極。”

“個別翻拍劇只模仿了原作的‘形’,而沒有深入原作肌理,把具有普泛性的精神意蘊、人性況味、情感共鳴等植入到作品。”在閆偉看來,翻拍要想做好本土化創作,一是要找到主題和文化層面的共通性,二是要找到本土觀衆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

“當然,相對於翻拍國外作品,我更加支持和鼓勵自主原創。我們有太多優秀的題材和內容值得開發,希望創作生產者回歸本土內容的創作,多在挖掘本土題材上下功夫,多去探索‘中國故事,國際表達’的創造與創新路徑,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自信。”閆偉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