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份報告在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委會的指導下,由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雨花臺紅色文化研究院聯合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共同編寫,前期經過了大量調研和專家論證,採集了200餘家紀念館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的網絡數據以及303家非會員單位紀念館相關數據。除了楊廷寶手稿,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還最新徵集到1979年版《高波烈士連環畫》,《英雄兒女》中王政委原型——王直將軍對陶家齊烈士的題詞,陶家齊烈士之子陶和壽在尋訪父親英勇事蹟的過程中,採訪的音頻、視頻等珍貴史料。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劉暢/攝)5月17日,作爲今年“國際博物館日”中國主會場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5·18國際博物館日——革命文物的活化與傳承”主題活動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拉開帷幕。

  活動由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江蘇省文物局、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主辦,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江蘇省博物館學會紀念館專業委員會承辦,周恩來紀念館、新四軍紀念館、淮海戰役紀念館協辦。

  見證文物回家,楊廷寶大師手稿可以看出陵園輪廓

  2019年11月13日,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發起了綜合性革命文物徵集活動——“紅星計劃”,得到各界人士的積極響應。

  “紅星計劃”從南京民間抗日戰爭博物館徵集到楊廷寶設計的雨花臺烈士陵園手稿。 楊廷寶被譽爲“近現代中國建築第一人”,曾參與過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等衆多新中國重要建築的設計,僅在南京就留下了57項建築“精品”,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就是代表作之一。透過泛黃的圖紙,今天雨花臺烈士陵園的輪廓清晰可見。

  “這是當時楊廷寶設計的雨花臺烈士陵園的規劃示意圖,可以看出整個中軸線,包括紀念館、紀念碑等,是大約1979年左右的設計手稿。”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文物博物館處處長聞慧斌介紹,這一組文物總共11件,徵集回來的時候,破損還是比較嚴重的,下一步就要進行修復,將對文物進行保護、展示和利用。

  △楊廷寶設計的雨花臺烈士陵園手稿

  除了楊廷寶手稿,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還最新徵集到1979年版《高波烈士連環畫》,《英雄兒女》中王政委原型——王直將軍對陶家齊烈士的題詞,陶家齊烈士之子陶和壽在尋訪父親英勇事蹟的過程中,採訪的音頻、視頻等珍貴史料。

  《高波烈士連環畫》來自《雨花臺烈士傳叢書》作者代表、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陳旺的捐贈,這是他在撰寫《高波傳》時收集、整理的資料。雨花英烈研究會理事胡卓然捐贈了程履繹烈士入讀中央大學時填寫的表格,從中可以確定,程履繹的出生日期是1922年9月3日,這張表格也收入了胡卓然撰寫的《程履繹傳》。

  填補行業空白,中國紀念館行業的首份年度報告發布

  現場,中國紀念館行業的首份年度報告——《中國紀念館發展報告2019》發佈。

  這份報告在中國博物館協會紀念館專委會的指導下,由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雨花臺紅色文化研究院聯合南京大學中國智庫研究與評價中心共同編寫,前期經過了大量調研和專家論證,採集了200餘家紀念館專業委員會會員單位的網絡數據以及303家非會員單位紀念館相關數據。

  它的出版,填補了國內紀念館行業缺乏年度性報告的空白,展示了中國紀念館最新成果,透視了中國紀念館問題,揭示了中國紀念館發展規律。

  南京大學·雨花臺紅色文化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揭牌

  2018年12月22日,全國首家依託紅色場館建立的紅色智庫——雨花臺紅色文化研究院掛牌,成立至今,已陸續與光明智庫、省市黨史部門、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等推進了多方戰略框架合作簽約,匯聚“最強大腦”。2019年,雨花臺紅色文化研究院成功入選CTTI來源智庫。

  現場,爲了進一步增強研究院實力,適應科研戰略新形勢需要,南京大學·雨花臺紅色文化研究院博士後工作站正式簽約。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薛海林,中共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彭振剛爲工作站揭牌。

  (部分圖片由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