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来,秦武王嬴荡即位之后,秦国的权力过渡也确实很平和,并没有出现什么波澜,而后来秦昭襄王嬴稷即位之后,没多久秦国宗室就发动了“季君之乱”,由此可以看出秦惠文王和严君疾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公元前329年,惠文后为秦惠文王生下了长子,当时恰逢秦军在前线取得大捷,打开了秦国东出,参与中原争霸的大门,秦惠文王正要大展拳脚,出于对这个孩子的期待,便为他取名为“荡”,意思就是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够涤荡中原。

大家好,我们的飞哥采风另一种意境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公元前338年,四十三岁的秦孝公嬴渠梁在咸阳宫中病重,在留下了传位太子驷的遗诏之后,便撒手人寰,太子驷在为父发丧之后,登基即位,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即位之后,西败义渠,东出中原,先后击败了魏国、韩国、赵国、楚国,又攻下了巴蜀之地,使得秦国威名远扬,跻身战国一流强国,为秦王政的“帝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前329年,惠文后为秦惠文王生下了长子,当时恰逢秦军在前线取得大捷,打开了秦国东出,参与中原争霸的大门,秦惠文王正要大展拳脚,出于对这个孩子的期待,便为他取名为“荡”,意思就是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够涤荡中原。
四年之后,秦惠文王的宠妃,也就是后来的秦宣太后芈八子也为秦惠文王生下了一个孩子,那一年,秦惠文王在“龙门相王”,弃公称王,正是意气风发之时,于是,跟这个孩子取名为“稷”,以“社稷天下”为名,秦惠文王对这个孩子的期望有多大,想必大家也都能想到。
等到这两个秦惠文王最看重的孩子日益长大后,嬴荡孔武有力,桀骜不驯,而嬴稷却正好与兄长嬴荡相反,少了几分盛气凌人,多了几分沉稳。从兄弟二人的表现来看,嬴稷绝对是最好的储君人选。
可是,为什么秦惠文王最后没有选沉稳的嬴稷,而是将桀骜的嬴荡立为储君呢?难不成是秦惠文王老糊涂了?
秦惠文王晚年还能派出张仪欺楚,怎么可能是个老糊涂呢?其实,秦惠文王将嬴荡立为储君,既是迫于形势,也算是他自己的选择。
众所周知,周王室赖以统治天下的一大原因就是以血缘、宗法制为纽带,进行封邦建国,虽说到了战国时期,天下礼崩乐坏,周礼几近崩溃,但是宗法制的影响却一直存在,尤其是宗法制里的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古代皇位继承的主流制度。嬴稷是宠妃芈八子所生,是庶子,嬴荡是王后惠文后所生,是嫡子,从“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嫡长子继承制来说,秦国储君必然是嬴荡。
如果不立嬴荡为储君,或许秦惠文王活着的时候,不会出什么问题,一旦秦惠文王去世,各国必然会以破坏宗法制为借口,出兵攻打秦国,当年的“五国吊孝”将会在秦国身上重现。
秦惠文王在秦楚丹阳、蓝田之战后,没多久就病倒了,当时的嬴荡只有十七岁,嬴稷比嬴荡小了四岁,只有十三岁。秦惠文王在感到自己时日无多后,便与胞弟严君疾商议,鉴于王子皆年纪不大,加上考虑到秦国宗室的反应,严君疾提出了“立长国安”的建议,希望秦惠文王将嫡长子嬴荡立为储君,秦惠文王也采纳了这一建议。
后来,秦武王嬴荡即位之后,秦国的权力过渡也确实很平和,并没有出现什么波澜,而后来秦昭襄王嬴稷即位之后,没多久秦国宗室就发动了“季君之乱”,由此可以看出秦惠文王和严君疾的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被立为储君的嬴荡,在即位之后也并没有辜负父亲和叔父的期望,以“武”为谥,便就是对嬴荡功绩的肯定:
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庄弑杀蜀侯,发动叛乱,秦武王派遣甘茂一举平定巴蜀,在巴蜀设立郡县,将巴蜀彻底融入了秦国版图。
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废相国一职,改设左右丞相,任命严君疾为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随后,又以“车通三川,欲窥周室”的宏愿,派遣甘茂出兵攻打韩国重镇宜阳。
经过了半年的苦战后,甘茂攻下宜阳,秦武王亲率宿卫赶到宜阳与甘茂汇合,君臣二人联袂前往周王畿,想要彻底将周王室灭亡,可惜却因扛鼎,绝膑而亡……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