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曾作一首《御製七賢詠》簡單明瞭的描述了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每個人的特點,讚譽了他們的風骨,他們分別是:阮籍、嵇康、阮咸、王戎、山濤、劉伶、向秀。他們生活在一段政治生活黑暗的時期,當時的司馬集團一手遮天。現在人們談起魏晉時期的文化,也總有着嚮往憧憬之意;我們離魏晉時期遙遠,也只能在文人雅士的文章中看到羣體張狂;拜讀魏晉文采,好似看見了逍遙自然但內心卻深沉痛苦的文人。


魏晉的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子莊子的學論,放浪形骸,他們的著作代表着魏晉時代文學的最高水平,表達了魏晉時代精神,崇尚魏晉鮮明的個性與特徵,對禮法的不屑、對自然的嚮往、率性而爲、隨心而動。七人中以嵇康和阮籍爲中心人物,兩人在政治上志同道合,對司馬集團持敵對態度,在文學創作中二者更是有着驚人的才華與能力。

七人雖崇尚的思想稍有不同,

嵇康

阮籍

、劉伶、阮咸從始至終都主張老子莊子的學說;而山濤、

王戎

對儒家學說更加青睞,

但在生活上他們卻志同道合,都蔑視禮法,並不用禮法過多的約束自己,嚮往清靜自由的生活,經常歡聚在竹林,這也是他們竹林七賢名號的由來。


由於竹林七賢遠近聞名,他們的趣事也流傳至今,令人們津津樂道。就如嵇康在迎娶

曹操

曾孫女爲妻後,任

中散大夫

時期

由於對司馬氏政權的不合作和敵對態度而遭受到了大量的猜忌和憎恨,隨後遭到陷害。在接近處刑時嵇康還是神色自若,奏了遠近聞名的

《廣陵散》

一曲,並慷慨赴死。嵇康臨刑前對兒女們的安排和叮囑他們投靠山濤。在嵇康死後,山濤果然悉心照顧並撫養着他的兒女,傳頌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話。

嵇康之所以如此放心地將家人委託于山濤,也是因爲山濤不同於其他六人的部分。山濤雖名列竹林七賢,可是他的本質卻與其餘六人不同,是一個拘於世俗、守着禮法的人。山濤的性格就註定他不是一個能夠真正逍遙的人,即使身在外遨遊,但內心還是在紅塵中的名利場上,好在他在政治上的深謀遠慮,使他即使在政治鬥爭最爲激烈的時候也能明哲保身,最後能成爲開國功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