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了衆多朋友的喜愛。歷史上有許多名聯流傳,也有一些對聯雖然名氣不大,但是對仗工整,文采飛揚,很值得品鑑一下。

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關注我,一起來欣賞不出名的4副對聯,文采飛揚,讓人佩服。

第1副對聯:勝地據淮南,看雲影當空,與水平分秋一色;扁舟過橋下,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

大家都知道,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名作《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首詩歷來被傳爲絕唱,也讓後人津津樂道。比如金庸就曾經在《射鵰英雄傳》中,用“二十四橋明月夜”作爲菜名,菜香加詩香,難怪迷倒了洪七公的胃。

而這個對聯也是根據這首詩而化用,寫的正是揚州二十四橋的絕妙風景。上聯“與水平分秋一色”,出自王勃《滕王閣序》,用在揚州,亦無不可,而且隱形中又將滕王閣的風景與揚州二十四橋的風景進行了一種對比,含義無窮。

下聯“聞簫聲何處,有人吹到月三更”也是妙絕好句,既是化用了“玉人何處教吹簫”之意,也化用了詩人陳與義的《臨江仙》:“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詩詞對聯其實是一家,這個對聯的妙處在於不拘泥眼前之景色,而是藉助文字的力量,賦予了揚州二十四橋涵蓋古今、穿透時空的魅力,讓人們回味無窮。

第2副對聯:內無德,外無才,並無好無惡、無是無非,更無點些些產業,直等到無米無柴,五十載光陰荏苒;

老有母,長有兄,尚有妻有女、有子有孫,還有個小小功名,也算得有福有壽,兩三代骨肉團圓。

這個對聯是古代一秀才爲自己五十大壽而寫的壽聯。孔子說:“五十而知天命。”一個人年過半百,對於人生自然有相當多的體驗,無論是酸甜苦辣,都是寶貴的財富。

而在這個對聯裏,作者通過“無”與“有”的對比,寫出了“悲”與“歡”的沉澱,仔細讀來,其實喜多於悲,有一種安貧樂道、自得其樂的想法在其中,讓人佩服不已。能夠如此淡然,確實了不起!

第3副對聯: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

眼睛尖的朋友肯定已經看出來了,這副對聯是寫虞姬的。而且這個對聯是嵌名聯,上下聯的第一字組合起來,就是虞姬。至於虞姬和項羽的愛情悲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裏就不仔細展開了。

還是回到對聯上,欣賞這個對聯的文化魅力。“虞兮奈何”,其實化用的是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至於“自古紅顏多薄命”,則是一句俗語,當然這句話據說化用自元代文人高明的作品《詠別》:“紅顏自古多薄命,莫怨東風當自嗟。”

下聯的“獨留青冢向黃昏”,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詠懷古蹟》:“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這一句原本是用來形容王昭君的。這裏被對聯作者借用來形容虞姬,其實也說得過去。而紅顏與青冢的對仗,有一種無形的惋惜在其中,讓人忍不住爲虞姬的命運獻上一捧淚水。

第4副對聯:誰蒼鶻,誰參軍,描摹得世間人鬚眉畢現;有院本,有雜出,難爲他說戲的口舌都忙。

上聯的“蒼鶻”和“參軍”是古代“參軍戲”中的角色名稱,流行於唐、宋時期“參 戲”主要就是由“參軍”與“蒼鶻”兩個角色作滑稽的對話或動作,引人發笑。下聯的“院本”、“雜出”,也是戲曲名詞。前者是整套的雜劇,後者是雜戲中的一段,也就是“摺子戲”。

這個對聯雖然很多戲曲的專有名詞,但是對仗巧妙,更點出了戲曲的巧妙,點出了古人對於戲曲的喜愛,還是相當巧妙的一個對聯。

大家還知道哪些好對聯呢?大家有沒有寫過對聯呢?歡迎留言哦。我每天寫傳統文化類的文章很不容易,也希望大家多多關注我,多多收藏和轉發我的文章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