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族這個名稱的產生就在漢朝,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漢人大批出現在亞洲各地,於是其他民族便把漢武帝派來的軍隊叫做漢兵,使者叫漢使,平頭百姓便稱作漢人。

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漢朝。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個時代最強音,奠定了漢人的名字,樹立了民族尊嚴。一直於數百年後,西方各國仍然稱呼唐朝使節爲漢使。

漢軍的戰鬥力實現了雖遠必誅,在漢朝建立初期,國弱民困,人口數量稀少,田地荒蕪。北方匈奴頻頻南侵,高祖劉邦在劣勢明顯的情況下被迫和親。隨後漢朝進行幾十年的休養生息,經過文景之治後,到了漢武帝即位的時候復仇的時刻終於來臨。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決戰,將匈奴打得節節敗退。霍去病更是以犁庭掃穴的姿態掃蕩了匈奴的聖山狼居胥山,留下封狼居胥的美談。到了西漢王朝後期,匈奴再次猖獗,殺死西域一個附庸漢朝的小國國王。時任西域副都護陳湯率領漢軍1800餘人加上幾個西域小國的兵馬奔襲一千多里,成功斬殺匈奴郅支單于。此戰牀罩了犯我強漢雖遠必誅的壯語。據史書記載”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意思是漢軍和匈奴的單兵作戰能力而言,一個漢兵可以幹翻五個匈奴兵。強不強可見一斑。

在遼金元清等朝代,總說漢人文弱,不堪一擊。或許在重文輕武的朝代可行。但是漢朝卻不然。從出土的文物資料看,漢朝的備戰程度令人歎服。出土的山東東海郡武器庫表詳細記錄着各種裝備的種類和數量。鎧甲9萬副、長矛5萬支、長刀15萬把、大小戰車7000餘輛。這僅僅是東海郡的裝備數,漢朝一共107個郡。說漢朝帶甲百萬也不爲過吧。

雖說筆者並非漢族人,是個少數民族。但是依然對自己是一箇中國人,一個華夏民族而自豪,在這片偉大的土地上,曾經有這麼一個偉大的朝代,他爲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確立了自己的民族,確立的信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