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時,隨着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快速發展,銀行的風控管理能力、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將會至關重要。互聯網貸款普惠金融特性突出,監管對發展互聯網貸款總體呈支持態度,對商業銀行的合作方選擇提出審慎要求。

原標題:一週市場觀察 | 4月新增社融超預期,有望助力經濟恢復

1、經濟關注

4月新增社融超預期,有望助力經濟恢復

據wind數據顯示,4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3.09萬億元,同比多增1.42萬億元,高於2.77萬億的市場預期和2017年以來(可比口徑下)的歷年同期規模。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爲265.22萬億元,同比增速12%,環比提升0.5個百分點。從供給端看,政策面持續發力支持信貸投放、債券發行,從需求端看,後疫情時代,內需逐步復甦,企業復工復產基本到位,居民線下消費活動逐步恢復,實體融資需求邊際改善,經濟運行正在有序步入正軌。

數據來源:wind

從結構分開來看,人民幣貸款和企業債券爲主要貢獻力量。據wind數據顯示,4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62萬億元,同比多增7506億元,反映逆週期政策下信貸供需兩旺;未貼現承兌匯票同比多增934億元,委託貸款同比少減618億元,信託貸款受發行減少到期增多拖累同比少增106億元;企業短期貸款同比增多1355億元,中長期貸款同比增多2724億元,可見企業貸款增長的主力從短期轉向中期,中長期貸款及票據融資是主要支撐。一方面在於此前疫情影響下補充短期資金缺口的需求下降,而正常生產經營和投資的長期資金需求逐漸恢復,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基建項目配套貸款的加速。

數據來源:wind

二季度GDP對比一季度大概率改善,但經濟衰退和通縮壓力仍大,外需衝擊仍未完全體現。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克制式、結構性寬鬆,短期貨幣市場利率進一步下行空間或有限,但預計流動性依然保持充裕狀態。財政政策或將成爲二季度的重點,4月有望繼續加大力度,中央加快啓動以“新基建”領銜的擴大消費投資內需的一攬子宏觀對沖方案。社融層面,預計社融增速預計將進一步平穩回升,助力經濟恢復。

2、投資聚焦

多城市借“新基建”彎道超車

在疫情和經濟下行時期,對沖風險最簡單有效的辦法還是基建,“新基建”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潛力,提升長期競爭力。

啓動“新”一輪基建,關鍵在“新”,要用改革創新的方式推動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具體包含:5G 基站、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新基建”或將提升長期生產力

“新基建”是新形勢下中國經濟最重要的增長點和突破口,將極大地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能量,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帶動全社會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進而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新基建”兼顧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長期增加有效供給的多重政策目標。短期來看,有助於擴大需求、穩就業、穩增長;長期來看,有助於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釋放經濟增長潛力,增進民生福祉。“新基建”無疑爲發展中的中國經濟打開了一片廣闊的藍海。

相較於傳統基建投資,新基建將得益於政府的產業政策,也更多由民營領域推動。這一行業格局變化可能預示着良好的長期增長前景,有助於中國逃離“中等收入陷阱”。

多城市借“新基建”彎道超車

有一些試圖在新基建浪潮之下實現彎道超車的城市和地區,其發展新基建的切入重點也別具一格。

近日,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上,市政府副祕書長、市發展改革委主任馬春雷介紹了《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形成了上海版“新基建”“35條”,提出到2022年底,推動全市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和創新能級邁向國際一流水平。

廣州市政府副祕書長高裕躍也透露,爲謀劃實施數字新基建行動,廣州將開展5G發展“頭雁”行動,加大5G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大數據中心,推動形成5G產業集羣。

各地發展新基建的條件不同,發達城市和地區在要素和市場上佔據較大優勢,適合選擇多個領域發力。而一些中西部地區根據獨特條件,選擇已有基礎較好的領域單一賽道切入,更有利於集中資源形成相對優勢,對自身而言性價比高,更具可持續性。

3、市場熱點

開放新政提升我國金融市場吸引力

金融對外開放政策陸續落地

5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發佈《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資金管理規定》,根據《規定》,落實取消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以下簡稱“合格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額度管理要求,對合格投資者跨境資金匯出入和兌換實行登記管理;實施本外幣一體化管理,允許合格投資者自主選擇匯入資金幣種和時機;大幅簡化合格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收益匯出手續;取消託管人數量限制等。

無獨有偶,5月9日,證監會發布《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其中首次明確允許符合條件的外國銀行在華分行申請基金託管資格。這意味着外資銀行在華展業限制進一步放寬,我國基金市場大門進一步對外敞開。

本次規定不僅取消了合格投資者投資額度管理要求,更進一步完善了QFII和RQFII管理要求,是我國金融開放的一項重大舉措。目前是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效、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擴展企業融資渠道的關鍵階段,擴大金融市場開放有利於讓更多的國際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促進資本市場規則和制度建設。

由於《規定》取消了QFII額度的上限,QFII對A股市場的配置比例有望繼續走高。根據Wind,截止2020年4月30日,QFII投資額度達1146.59億美元,其4月增長額度相比3月增長額度增加了29.3%。

數據來源:wind

外資獨資金融機構接連產生

隨着我國資本市場加快對外開放的腳步,外資巨頭對我國資本市場的佈局也在逐步加速。

近日,根據分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預披露信息,上海國際信託有限公司將轉讓上投摩根基金公司49%股權,摩根大通旗下資管公司摩根資管宣佈將擬收購取得上投摩根基金公司股權至100%。如交易完成,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將成爲境內首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

國際巨頭正在積極尋求在券商、資管、保險等領域的絕對控股。4月29日,摩根大通宣佈申請增持摩根大通期貨有限公司至100%股權,加碼中國衍生品市場,如若獲批,該公司將成爲中國首家外資獨資期貨公司。先鋒領航集團、富達國際也曾公開表示,正在積極申請公募牌照,有意成立獨資控股的中國公募基金公司。

除外商獨資金融機構外,外資還在追求對國內中外合資機構的絕對控股。瑞銀、野村、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瑞信已實現對在華合資券商的絕對控股。

近年來我國金融開放進程明顯加速,從長期看,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吸引力正在不斷提高。外資在中國的持續加碼錶明其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信心沒有改變。隨着更多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我國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將得到優化,金融服務能力有望得到提升,國外的投資理念、風格、估值體系等將對我國的金融市場產生一系列的深遠影響。

4、政策解讀

網貸新規體現“審慎”重要性

5月9日,銀保監會正式發佈《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爲《辦法》),可謂是互聯網貸款的“基本法”,從此助貸終於名正言順!

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已有數年發展歷程,行業也積累了很多實踐經驗,《辦法》將現有互聯網貸款業務納入規範化軌道,促進新業態的健康發展。同時,適應金融科技發展的趨勢,拋棄一刀切的簡單監管思路,原則導向爲主,並預留監管政策空間。

監管要求體現“審慎”二字,對發展互聯網貸款總體呈支持態度

銀保監會出臺互聯網貸款新規,規範了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經營行爲,促進互聯網貸款業務平穩健康發展。互聯網貸款普惠金融特性突出,監管對發展互聯網貸款總體呈支持態度,對商業銀行的合作方選擇提出審慎要求。同時,隨着商業銀行互聯網貸款業務快速發展,銀行的風控管理能力、金融科技水平的提升將會至關重要。

《辦法》對商業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提出“自主風控”、“適度分散”、“限額管理”等審慎要求。同時,對地方銀行開展跨區互聯網貸款業務提出審慎要求,監管機構有權根據商業銀行跨區業務的規模、風險水平等提出進一步審慎性監管要求。

《辦法》還規定商業銀行與合作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時應謹慎選擇合作機構,不得以任何形式爲無放貸資質的機構提供資金用於發放貸款。但並未就銀行與合作機構的業務比例進行管控,順應了整個消費貸款行業分工細化、合作開放的潮流,同時,將一些具體監管權限下放,也有助於各地監管機構精準施策,能更好地推動創新與防風險的平衡。

3月居民新增短期貸款創新高

據央行公佈數據顯示,繼2月減少4504億元后,3月的居民短期貸款創下“巨大增量”,一個月之內暴增4295億元,爲月度歷史第一高。

數據來源:wind

消費貸是居民短期貸款的核心,對於3月份短期消費貸款突然大幅度提升,居民貸款快速增長的原因,一是,貨幣政策寬鬆疊加宏觀經濟影響,銀行增加消費貸的動力增大;二是,居民借貸消費的理念在不斷深入,居民短期貸款由此增加。

在消費貸款增加,消費金融風險抬頭的當下,監管層有必要更加審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