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健康養生觀念深入人心,“少油、少鹽、少糖”成爲很多人的飲食追求,尤其是中老年人,受“三高”的影響,都不敢隨便喫油重的食物了。

其實,適當攝入食用油,對維持健康身體是非常必要的。油脂除了爲菜品增色添香,還提供能量、脂溶性維生素以及磷脂等。

但食用油的種類繁多,要如何選擇?又該如何發揮出它的健康價值呢?

類別不同 營養不同

1,大豆油

脂肪酸比例較好,大豆油中的亞油酸含量高達50%-60%,而且α-亞麻酸含量相對較高,因此可以起到輔助控制血壓、維持血壓穩定的作用。

大豆油還有豐富的卵磷脂、維生素D、膽鹼等營養物質,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2,花生油

含有40%單不飽和脂肪酸、40%亞油酸和少量α-亞麻酸,脂肪酸比例較爲均衡,口感也比較好。同時,花生油中鋅的含量也是食用油類中最高的,有助於健腦,提高記憶力。

3,橄欖油

有“液體黃金”的美譽,是世界上公認的健康油。其脂肪酸80%都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體內壞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具有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減少膽囊炎發病的作用。

建議選擇特級初榨橄欖油,有較多遊離脂肪酸。

4,茶籽油

不飽和脂肪酸高達90%以上,單不飽和脂肪酸即油酸的含量達到80-83%,甚至比橄欖油更高。其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對於改善血脂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很有幫助。

5,玉米油

玉米胚芽油是從玉米胚芽中低溫萃取出的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達80%以上,其中維生素E的含量更是高於普通植物油,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治乾眼病、夜盲症、皮炎等。

6,調和油

又稱高合油,從營養學角度講,調和油更符合均衡膳食的要求,能爲人提供更全面的膳食脂肪酸。但調和油缺少國家標準,只有企業標準,目前很少有調和油品牌會在標籤上標註各種油料的配方比例。

建議消費者在選購調和油時儘量選擇大品牌,大品牌的產品工藝與誠信意識都會更有保障。

這樣喫油,更健康

我們常聽,不同油脂要搭配喫,患者喫,這是基於耐熱性和脂肪酸平衡來考慮的。

1,耐熱性

燉煮: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這類油的共同特點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由於多不飽和脂肪酸易氧化,耐熱性較差,所以此類食用油加熱的溫度最好不要太高,建議以燉煮爲主。

煎炒:花生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稻米油

這類油各類營養均衡,油酸豐富,耐熱性較好。基本可以用於任何烹調方式。

食用油都有“高溫敏感性”,炒菜時,不要等油鍋冒煙纔開始炒菜,建議先把鍋燒熱,再倒油,避免營養損失和產生致癌物。

涼拌:核桃油、橄欖油、亞麻籽油

這類食用油雖然也具有良好的耐熱性,也可以用來炒菜,但是它們特有的香味使其在用於涼拌的時候更加美味。

注意:初榨橄欖油可以直接食用,適合涼拌;而炒菜或煎炸時,建議選擇精煉橄欖油或混合橄欖油。

2,脂肪酸平衡

油脂按照結構,大致可以分爲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

我們常說的換不同種類的油脂喫,主要是選擇脂肪酸構成不同的油脂。比如核桃油以多不飽和脂肪酸爲主,黃油以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爲主,二者搭配,脂肪酸的比例會比較合理。

注意: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脂肪酸構成類似;花生油和稻米油類似;茶籽油、杏仁油和橄欖油類似。

適合中老年人的食用油

稻米油是世界公認的高營養價值的珍品食用油,也是中國公衆營養與發展中心認定的“國家營養健康倡導產品”。成爲美國心臟學會(AHA)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三大健康油之一。

爲什麼說它更適合中老年人食用,離不開其豐富的營養成分。稻米油營養豐富,尤其是在微量元素上:谷維素、植物甾醇、天然維生素E含量遠超其它油品。

1,谷維素

谷維素是一種植物神經調節劑,具有鎮靜作用。研究表明,谷維素還可降低血小板聚集,預防血栓形成。

可減少肝臟膽固醇合成,抑制腸道膽固醇吸收,促進膽固醇排泄,從而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保護心腦血管系統。

2,植物甾醇

美國心臟學會、歐洲動脈粥樣硬化學會等權威機構認爲:植物甾醇可以有效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進而降低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植物甾醇被稱爲“膽固醇的剋星”,但人體自身卻不能合成,只能從食物中攝取。

3,天然維生素E

天然的維生素E不僅可以幫助血管保持年輕狀態,還能抑制腫瘤細胞的分解擴散。人體衰老是因爲新陳代謝中產生的自由基不斷攻擊細胞,從而使皮膚老化,出現皺紋。

維生素E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抑制過度氧化脂質生成,從而幫助延緩衰老。

稻米油爲飽受“三高”等慢性病困擾的中老年人提供了更健康的飲食選擇。

在同樣用油的情況下,如果能從每天固定攝入的油量裏額外攝取一些人體所需的營養素,爲何不去選擇對血管健康更有幫助的稻米油呢。

總的來說,稻米油煙點高,耐熱性好,谷維素、植物甾醇和維生素E含量較高,營養成分豐富,適合日常生活中的煎、炸、燜、炒,適合全家食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