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濱宣)五月的濱海,繁花似錦、萬物欣榮。行走在濱海大地上,無論是縣經濟開發區工業園、沿海工業園,還是鎮區民營創業園,一幢幢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一批批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到處一派生機勃發、大幹快上的繁忙景象。

今年是濱海產業轉型攻堅年,該縣牢固樹立“工業立縣”戰略,堅持把調結構轉方式作爲主攻方向,積極推動放大特色與產業轉型相結合、做大規模與提升質量相結合,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深入推進轉型升級,力促堅決轉、徹底轉、轉出一片新天地,走出一條具有濱海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

聚力重大項目建設 激活發展“新動能”

5月16日,濱海縣舉辦全縣產業項目、外資項目集中籤約和集中開工活動。此次集中籤約的25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的21個重點項目,總投資分別達39.7億元和26.9億元,這些項目投資規模較大、科技含量較高、市場前景較好,這是該縣果斷強化項目推進工作的嶄新成果,也是全縣上下戰疫情保發展的又一次勝利。

項目支撐發展,項目建設是當前濱海全局工作的第一位置、重中之重。致力招引重大項目,濱海緊盯世界500強、央企和行業龍頭企業,持續開展四季招商和項目建設競賽等系列活動,同步推進產業招商、專業招商、駐點招商和以商引商,一批投資規模大、帶動作用強的大項目、好項目相繼落地建設、投產達效。今年來,該縣新簽約銀寶集團生豬全產業鏈、朗坤農科園等超億元項目24個,新開工凱聞精密科技、正豐節能設備等超億元項目20個,75個縣“兩重一實”項目完成投入25.4億元。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濱海圍繞推進企業轉型,強化創新驅動,鼓勵企業加快技術中心、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推動企業技術創新,促進成果轉化,不斷提高企業創新產品的市場佔有率。今年,該縣加快推進星企引航,促進企業培大育強,推動中小企業上規模、規模企業上臺階,確保新增規模工業企業30家以上,培育市3星級以上工業企業15家以上,新建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家以上。

此外,濱海以全省化工園區認定和化工企業關閉退出爲契機,堅持以減促轉、以轉促增,推進沿海工業園脫胎換骨。該縣一手抓關閉退出,一手抓復工復產,全力加大安全環保整治提升力度,做到“兩斷三清”,年內確保關閉退出60家,復工復產20家以上。堅持綠色優先、轉型發展,“砸籠換綠”“騰籠換鳥”“開籠引鳳”,引進央企、國企兼併重組,提升項目層次。

聚力產業轉型升級 鍛造發展“新引擎”

5月15日,在濱海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呂巷公司生產車間,一隻只後視鏡成品源源不斷下線。“公司訂單已經排到8月份,現在16條生產線全部開足馬力,每天可生產後視鏡4800只。”企業總經理夏益鋒介紹,目前公司已與一汽、上汽、長城等30餘家品牌車企達成戰略合作。“三期項目正在加速推進,等日產能提高到2.4萬隻時,這裏將成爲全國最大的後視鏡生產基地。”

依託呂巷後視鏡項目輻射效應,濱海現已引進舒馬克汽車應急電源、奕凱塑業、勝凱美汽車貼膜等20多個汽車零部件項目,這些項目的集羣發展,催生了汽車零部件產業的迅猛崛起。“我們將以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園爲載體,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加快推進汽車零部件孵化器建設,力爭未來實現入孵企業30家以上。”濱海經濟開發區工業園主要負責人信心滿滿。

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與壯大,是濱海聚焦項目載體、興產業促轉型的一個典型。近年來,濱海堅持“工業立縣”戰略不動搖,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魄力謀劃產業發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致力抓龍頭、築鏈條、建集羣,構建完善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爲先導、先進製造業爲主導、現代服務業爲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着力在建功“產業新鹽城”中,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的北翼現代化大工業基地。

濱海以實施現代產業體系培育行動爲抓手,圍繞電子信息、汽車零部件、新醫藥、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做強做大,機械製造、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轉型提升,梳理排定建鏈延鏈補鏈強鏈的目標客戶庫、項目數據庫、合作載體庫,通過龍頭帶動、以企引企、強強聯合戰略實施,成功引進一批關聯度高、產業鏈長的項目,推動產品鏈向前後道拓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邁進,形成綜合能源產業基地、醫藥產業園、電子信息智慧園等多個產業集羣,產業項目“蜂聚效應”日益彰顯。

聚力農業結構調整 厚植髮展“新優勢”

農旅·朗坤農科園項目是濱海近年來現代農業單體投入最大、涵蓋內容最全、科技含量最高、帶動能力最強的農業項目。該項目建成後,將推動全縣農業生產在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上的規模化應用,爲現代農業、智慧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加快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來,濱海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爲總抓手,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爲主線,積極推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農業生產向特色富農、綠色興農、融合助農、科技強農全面轉變。

重抓特色富農,持續優化農業結構。該縣摒除調結構就是擴經壓糧的傳統思維,努力在綜合利用、提高單位效益上佈局謀劃,圍繞優質稻米、高效林果、生態養殖等六大特色產業,持續推進萬畝設施蔬菜、萬畝白首烏、萬畝優質稻米等10個萬畝基地建設,今年全縣新增農業結構調整項目156個,其中籤約項目22個,已開工69個,已投產65個。

重抓綠色興農,助推農產品品質提升。該縣以綠色化、品牌化爲方向,積極推進“兩品一標一基地”建設,新申報綠色優質農產品品牌5個以上。加快提升品牌運營能力,通過組建產業聯盟、開展優質農產品推介等形式,不斷放大“濱海大米”“濱海白首烏”“大套蜜梨”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將地方小品種培育成致富大產業。目前,全縣擁有綠色食品4個、有機農產品4個,農產品地理標誌商標4個,累計建成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14個33.53萬畝,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60%。

重抓融合助農,構建農業產業體系。該縣以農產品加工爲龍頭,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將產業鏈向前後兩端延伸,形成產業融合發展體系。依託農產品資源優勢,加大農業招商力度,支持龍頭企業通過技改擴能、科技創新等方式,實現跨越式發展。大力發展“農業+旅遊”,加大農業特色小鎮、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力度,植入生態觀光、休閒娛樂、健康養生、文化傳承等功能元素,推動農業與文化深度融合,全縣建成29個休閒農業景點(村),其中市級以上6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