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不是《血戰鋼鋸嶺》這個片子一開始就說這是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真的會讓人感覺很扯,尤其是對沒有強烈宗教信仰的我來說。一個叫道斯的美國人,有着強烈的宗教信仰,國難當前,他選擇去服兵役,但是堅決不拿槍。

一個叫道斯的美國人,有着強烈的宗教信仰,國難當前,他選擇去服兵役,但是堅決不拿槍。領導和一起訓練的隊友都因爲這個原因很嫌棄他,甚至將他送上軍事法庭,經歷一番折騰之後,最終還是如他所願,以一名醫護兵的身份上戰場。

在沖繩的鋼鋸嶺戰役中,他沒有攜帶任何的武器,憑一人之力救下了75名傷兵。

如果不是《血戰鋼鋸嶺》這個片子一開始就說這是基於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真的會讓人感覺很扯,尤其是對沒有強烈宗教信仰的我來說。

他也是二戰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殺害一個敵人,以CO身份獲得國會榮譽勳章的美國軍人。

真實的道斯

如果不是真實發生的,僅僅看這個故事就會覺得很扯,甚至有點像傳教的電影,但是整個觀影下來,並不會有這樣的感覺。

他的經歷造就他的處境

博爾赫斯說過:“人會逐漸同他的遭遇混爲一體,從長遠來看,人就是他的處境。”

小時候的道斯再一次與哥哥的玩耍中差點錯手將兄弟殺死,因爲這一件事他開始相信了上帝的力量。他的媽媽是一個虔誠的教徒,所以道士也受到了她的影響。

而他的父親是一戰的老兵,戰爭完全改變了他的性格,他會毆打他的妻子與孩子。在一次爭執中,差點用槍將他父親殺死,至此以後他發誓絕不拿槍。

即使他去參軍,他也用他的實際行動去捍衛他自己的信仰,說了不拿槍就堅決不拿槍,即使被其他的士兵看不順眼,被領導特殊對待,他也是不在乎。

他的女朋友跟他說,你就假裝用一用槍一切都能解決了,他不願意違背自己的信仰。

他的信仰甚至是到了一種固執的地步。在實際生活中,如果我們看到這樣的人,我們一定會覺得他非常的愚蠢,不懂得變通。

但有時候真正是因爲這種固執與堅持才能成就一番大的事業。如果總是退讓自己的底線,慢慢的我們會發現。自己已經到了一種退無可退的地步。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經歷,每個人都處在生活的溪流中,身在其中也許我們會很難感覺到其中的變化,但是這條溪流卻在不經意間的改變着我們。我們不能夠僅憑自己所處的環境去判斷他人的價值觀。

戰爭的真實與殘酷

本片的戰爭場面全都是實拍的,不是靠後期製作完成的,戰爭的場面逼真得讓人有種窒息的感覺。

有人說:優秀的戰爭片不會美化戰場,不會粉是死亡,不會矮化敵人,不會無視常識,更重要的是不會宣揚戰爭。

戰爭的真實殘酷表露無遺,前一秒鐘你的戰友還跟你說着話,下一秒他就變成了血肉橫飛屍體,即使你眼睜睜地看着你的好朋友走向死亡。你也只能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生,繼續投入戰鬥,因爲很可能下一秒就是自己。

看到這樣的場景,即使是訓練中表現非常好的軍人, 也面臨着巨大的心理壓力,也會感覺到害怕與恐懼。

這就是真實的戰爭,毫無浪漫可言,充滿了血腥與腐爛的氣息。

劇中最動人的就是所有士兵都撤退之後,只有道斯一個人留在戰場上,在堆積如山的屍體去尋找還有生命體徵的戰友,一個又一個地將他們放下山崖。

真實的鋼鋸嶺

但你並不會覺得這是他的英雄主義的秀場,戰場是無奈又絕望的環境,道斯用自己的方法守護着內心的信仰,守護着戰爭中的和平。

他甚至是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他在新兵訓練的時候就已經說過,我準備把我的生命奉獻出來。

道斯在現實生活

影片對道斯戰後的生活並沒有太多的介紹,俗話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他起碼救了75條性命,但他後面的生活並不是那麼的順利。甚至可以讓人感嘆一句,好人怎麼沒有好報呢?

他負傷非常重,而且還確診爲肺結核,接受了五年多的治療,失去工作能力。而他的妻子就轉變爲家中主要的勞動力,她去考取護士職稱,去增加收入。

後面道斯的身體才慢慢恢復,他也開始去做一些兼職,與他的妻子一起生活1991年,直到一場車禍奪走了她的姓名。

也許對於道斯來說,人生最高光的時刻就是在鋼鋸嶺救下了數十個戰友,並獲得了國會的勳章。但我也相信無須獲得世俗上的成功,堅守他內心的信仰,他也能找到內心的寧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