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穆彰阿微笑着望着曾国藩,说:" 我想问足下一件国事,你尽管按自己的想法谈。穆彰阿注视曾国藩良久,郑重其事地说:" 足下今为翰林,我朝宰辅之臣大半出于此地,足下切莫以一名士才子自限,而要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之材。

" 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 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 官场楷模" 。这是因为,第一,他升官最快,三十七岁官至二品,在清朝独一人;第二,做官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第三,保官最稳,历尽宦海风波而安然无恙,荣宠不衰。

非但如此,曾国藩甚至被评为" 修身齐家治国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立德、立言" 三不朽" 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江山,是清朝的" 救命恩人" ;他" 匡救时弊" 、整肃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 同治中兴" ;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 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 三不朽" 事业,不愧为" 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当初,身为汉人的曾国藩第三次赴京会试,才得第三十八名,殿试考试才得三甲第四十二名。

如果不是遇到了穆彰阿,恐怕曾国藩也早已泯然众人矣。曾国藩会试的成绩只能分发到各部任主事,或到各地去任县令,这对一心想进翰林院的曾国藩是很大的打击,连朝考也无心参加,打算收拾行李来年再考,在同窗的劝说下才勉强留下参加朝考。

意料之外的是,曾国藩在朝考时遇到了穆彰阿,当时担任会试总裁的穆彰阿特别调阅了他的试卷,为他的文章做了最后审批,当即取为一等第三名。

朝考结果呈皇上审核时,穆彰阿还在道光帝面前特意把曾国藩的文章称赞了一番。在穆彰阿的极力推荐下,皇帝甚至觉得曾国藩的说理与文风更好,于是又把曾国藩调升为第二名。这样,曾国藩的成绩就由殿试的三甲第四十二名,一跃而成为朝考一等第二名,这个结果令关注此次朝考的人甚至让曾国藩本人都觉得非常意外。

曾国藩非常感激穆彰阿的提携,发榜当晚便去拜谒穆彰阿。

穆彰阿在书房里客气地接见了这位新门生。曾国藩步履稳重,举止端庄,甚合穆彰阿之意。寒暄毕,穆彰阿说:" 足下以三甲进翰苑,实不容易。老夫读足下诗文,以为足下勤实有过人之处,然天赋却只有中人之资。但自古成大事立大功者,并不靠天赋,靠的是勤实。翰苑为国家人才集中之地。雍正爷说过:国家建官分职,于翰林之选,尤为慎重,必人品端方,学问纯粹,始为无忝厥职,所以培馆阁人才,储公辅之器。足下一生事业都从此地发祥,愿好自为之。"

穆彰阿这几句话,对曾国藩来说,好比醍醐灌顶,既实在,又寄与厚望。遇到这样一位恩师,真是最大的福气。大恩大德,将何以报答?

曾国藩含着热泪,用着近于颤抖的声音说:" 中堂大人,门生永远铭记您山高海深般的恩情,铭记您今晚的谆谆教诲,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报答您对门生的知遇之恩。"

穆彰阿是一个阅世甚深的老官僚,凭他的观察,知道这个湖南乡下人的这番话,是发自内心的。这种出自边鄙的人,一旦确定一种信念,产生一种情感,便会终生不渝;而那些出自官宦之家,生于通都大邑的阔少爷,尽管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发起誓来指天画地,但他们的感情,大多来得快,去得也快,表演的成分多,实在的东西少。

穆彰阿微笑着望着曾国藩,说:" 我想问足下一件国事,你尽管按自己的想法谈。"

曾国藩对穆彰阿如此信任自己,感到诚惶诚恐。他战战兢兢地回答:" 不知中堂大人要垂询何事?门生长年处于偏远之地,见闻一向浅陋,只恐有辱下问。"

穆彰阿随手从茶几上拿起两个深绿色和阗玉球,站起身,平稳地走了十几步,又坐下来,谦和地望着曾国藩微笑,玉球始终在手上圆熟地滚动。

穆彰阿递给曾国藩一个条幅,上面写着:" 好汉打脱牙和血吞" 八个字,旁边一行小字," 与涤生贤契共勉" 。

穆彰阿问曾国藩如何处置英夷侵犯的问题,曾国藩既表明了对英夷倾销鸦片及发动鸦片战争的愤慨,又实事求是地比较了清王朝与英国的军事实力,认为眼下只能行和抚之策,如凭一时意气用事,不仅于事无补,而且还可能引发新的事端。

曾国藩还说,殿试朝考期间,一批科举新贵心高气傲,妄论朝政,非议颇多,他们貌似爱国,实则对国家不负责任,难免不会成为清谈误国之辈。

穆彰阿十分欣赏曾国藩的这番议论,他目视这位厚貌深容的新翰林,觉得他是自己门生中最有才干最有识见的人,前途不可限量。

穆彰阿停下手中的玉球,说:" 足下对国事思之甚深,足见足下器识非比一般。请问,足下的名字是谁给你起的?"

" 是门生曾祖父起的。" 曾国藩回答。

穆彰阿摇摇头说:"' 子城' ,这个名字小气了点。若足下不在意的话,老夫替你改个名如何?"

听说大学士要给自己改名,曾国藩欣喜过望,立即回曰:" 请恩师赐与。"

穆彰阿注视曾国藩良久,郑重其事地说:" 足下今为翰林,我朝宰辅之臣大半出于此地,足下切莫以一名士才子自限,而要立志做国家的栋梁之材。老夫想足下当改名为国藩,取做国家藩篱之意。足下以为如何?"

" 谢恩师赏赐。门生从今日起改名曾国藩!"

曾国藩因为有了穆彰阿的厚爱,从此踏上了一条高升之路,然而真正让曾国藩出人头地的是穆彰阿的另一次点拨。

道光二十年,馆修结束,授职检讨,官位七品。

道光二十三年,翰林院举行翰詹大考,又是穆彰阿主考,曾国藩名列二等第一名,授职侍讲,官位升至四品。

穆彰阿在向皇上禀报新任侍讲时,针对道光帝极重天伦的特点,特别禀报曾国藩家祖父母、父母、弟妹、妻子、儿女一应俱全,堪称有福之家。道光帝听后果然非常高兴,下旨叫曾国藩次日进殿觐见。

第二天,曾国藩进殿后,被带到一往常未去过的房间等候宣召。可一直等到临下朝时,才有太监来通知,皇上有事,今日不见了,明日再来。

曾国藩回到家中,觉得其中有异,连忙去穆府求教。穆彰阿沉思片刻,明白了皇上的用意,便问曾国藩是否留意了房中摆设,特别是墙上的字画。

曾国藩摇头说:只等皇上召见,哪还注意那些。

穆彰阿顿时显出怅然若失神色,喃喃自语:可惜!可惜!

曾国藩不解地说:明日再觐见,还可见到皇上呀!

穆彰阿自顾沉思,也不答话。过了一会,突然召唤家人带四百两银子去见宫中一位老太监,请他把那房里四周墙上的字画一一抄录好,再设法即送过来。同时让曾国藩就在这里等着,接到抄件,赶紧读熟记住。

曾国藩虽未懂其中奥妙,仍老老实实照办了。

第二天,皇上召见曾国藩时,问及那间房里的字画,曾国藩顿时恍然大悟。他既佩服穆彰阿的料事如神,更为其对自己的关照而感动万分,心想:要不是穆彰阿,自己对皇上的问话无言以对,说不准会怎么样呢!如今,自己顺顺畅畅地回答了皇上的问话,一字不差地背出了那些诗词,皇上的满意心情,不言自明。

穆彰阿当初曾经对道光皇帝说过曾国藩有" 处处留神、过目不忘" 的才干,因此,道光皇帝才有益验证一下曾国藩的才干。

道光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穆彰阿已经提前猜透了道光的心思,不知道个中详情的道光帝,只道是曾国藩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超乎寻常,世所罕见。

稍后不久,道光皇帝便降下旨意,擢升曾国藩为内阁大学士,官居二品。转瞬之间,连升数级,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曾国藩因此一直对穆彰阿感激不尽,并执弟子礼。在京任职时,常上穆府讨教;出外做官后,每次进京,必先到穆府问安。

穆彰阿去世后,曾国藩还照常到穆府探望其家人。由此可见,曾国藩对穆彰阿的态度。

不管后人穆彰阿做了多少对不起大清帝国的荒唐事,但穆彰阿发现了曾国藩,却是功不可没。

牛恒刚:2012年3月4日于新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