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大革命和土地革命前期,中共确实受到苏联方面的很大影响,比如工农红军的名字就借鉴了苏联红军,而“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更是直接来源于苏维埃联盟。

但“苏维埃”毕竟是一个新出现的外来词语,而中国工农红军又主要在农村地区活动。当时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农民阶层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盲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多,对“苏维埃”这个外来词自然存在各种误解。

根据史料记载和亲历者的回忆,当时在苏区,稍微明白的人最多知道“苏维埃”有“工农政府”的意思,这算是最靠谱的理解。而有些人干脆误认为“苏维埃”是党和红军某个高级领导,在私下里称“苏维埃”为“苏先生”。

当时广州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名叫苏兆征,是革命早期的重要领导。于是很多苏区的民众就以为“苏维埃”是苏兆征的别号。苏兆征在1929年病逝后,甚至有些农民认为“苏维埃”是苏兆征的儿子,所以政府才叫“苏维埃政府”。

另外,在当时苏区所在的江西、浙江一带的当地方言中,“苏维埃”的“埃”至是有“我”的意思,所以很多当地的人民群众就把“苏维埃政府”叫成“埃(我)政府”。而红军确实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埃政府”的叫法也就很快传开了。

综合来讲,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农民兄弟们对外来词“苏维埃”存在各种误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教条与中国革命现状不符的表现。随着先进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苏维埃”这个词也就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