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着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原则,将品牌旗下一款新车稍加改动区分后分别交给两家合资车企同时进行国产,然后各用各的名字征战市场的商业行为,就是“双兵营暴兵”战术的雏形。而如果还有任何一家车企品牌还在采用“双兵营暴兵”战术,那么理论上对那些“升三本攀科技”的品牌就是一种不公平和威胁,最终就会回到起初我所说那种谁都不愿意先行,大家一起窝在家里“屯兵”的状况。

话说现在会玩即时战略游戏的人不多了,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让人们更钟情于只控制单个英雄战斗的快餐类游戏,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大家普遍缺乏大局观,各自为战只会骂别人“坑”,而同样的状况也正在当下的国内车市中上演着。


​如果要用一个XX争霸玩家的视觉来看审视眼下处于困境中的国内车市,那无异于一场1V1V1V1的混战。大家都窝在家里屯兵(用现成的技术平台和资源不断老瓶装新酒)拒绝主动征战和MF来升级(寻求技术突破),眼看着兵力(新车)堆满人口上线(市场产销量失衡),“金矿”逐渐枯竭(市场逐渐下滑)也依然按兵不动。大家都盼着别人先耗尽资源,然后自己坐享渔翁之利,久而久之,也就造成了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同质化泛滥、发展停滞的现状。若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个人认为是时候淘汰掉“双兵营暴兵”战术了,因为很显然它已经不能适应2.0版本的中国汽车市场了。


什么是“双兵营暴兵”战术?

车市中狭义的“双兵营暴兵”战术,最早来自于同时在国内拥有两家合资乘用车车企的国际品牌。本着多生孩子好打架的原则,将品牌旗下一款新车稍加改动区分后分别交给两家合资车企同时进行国产,然后各用各的名字征战市场的商业行为,就是“双兵营暴兵”战术的雏形。这种案例从5年前开始至今的汽车市场中并不鲜见,广州本田缤智&东风本田XR-V、一汽丰田卡罗拉&广汽丰田雷凌、上汽大众帕萨特&一汽大众迈腾都是我们耳熟能详“双兵营暴兵”战术。


​注意,前面我说到的是狭义“双兵营暴兵”,那么什么又是广义的呢?可能是“双兵营暴兵”战术在前几年那个特殊的时期让一些国际品牌尝到了甜头,所以就有品牌开始在这上面继续深挖做起了文章,欲将该战术带来的效益发挥到极致。于是某个对中国人消费心理摸得十分透彻的国际品牌就开发出了一个可随意拉长轴距、加宽车身、垫高底盘的横置发动机布局通用化造车平台,凭借车身形式、车辆大小、动力总成的排列组合就在国内市场呼风唤雨、撒豆成兵,造出了我手脚指头加一起都不够算的车型。而中国消费者对此十分买账,让该品牌赚得盆满钵满笑开了花。


​这场低投入高回报的买卖自然会让其他品牌看在眼头、馋在了心头,于是乎一场关于通用化平台造车的热潮在神州大地上遍地开花,无论合资还是自主,大家都一股脑地搞起平台来,最终也就造就了国内汽车市场“新车”不断的“盛世”。而这种利用通用化平台“高产新车”的营销模式,也就是我所说的广义“双兵营暴兵”战术。


“双兵营暴兵”与产业有何相关?

不管是狭义还是广义,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车企的“双兵营暴兵”战术在国内汽车大普及时代的前几年,对车企、对消费者、对市场的利好都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对于那些国际品牌,两家合资车企利用各自的渠道网络去销售新车,不说销量翻番,但在一家独卖基础上实现销量上涨绝对是没跑的,这对品牌自然是件好事。就算在国内仅有一家乘用车合资车企的国际品牌及广大的中国品牌,通用化平台也能让其大大节省车型开发成本,百利而无一害。


​对市场而言,挂着相同品牌商标的某一款车变成了两款甚至是若干款,让市场更加细分、更加多样是必然,对粗放型增量市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双兵营暴兵”还能大幅拉低车型的开发成本,从而带动新车售价整体下探,让购车的门槛更低,以此让市场“扩容”最终走向繁荣。


​而对消费者来说,车企品牌“双兵营暴兵”的利好就更加直接了,同一款车有了两种或多种不同风格的设计,也就意味着消费者能获得更多自主选择权;通用化平台带来的“新车高产”、市场细分也能更加精准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购车需求。而“高产”后供求关系转变带来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整体拉低了新车的售价,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大、更靓、更先进的车当然是好事。所以在前几年那个特殊的时间阶段,“双兵营暴兵”战术不仅没有半点毛病,并且不失为一种实现汽车产业多边“共赢”的营销模式。


为什么“双兵营暴兵”战术不再适应当下的市场了?

那为什么说“双兵营暴兵”战术不再适应当下的市场,甚至是阻碍当前市场发展了呢?其根本就在于市场发生了变化,随着汽车在国内主要大中型城市家庭中普及率的不断攀升,刚性需求自然是越来越少了,未来换车增购才是推动汽车市场向前发展的动力来源,换句话说,市场需求的重点从量已经转化为质了。那么这个时候“双兵营暴兵”开足马力造车堆款型,特别是利用通用化平台“换汤不换药”般推出一大堆差异并不是那么大、同质化甚为严重的基础车型,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每款车的销量都上不来。


​虽说通用化造车平台开发新车的成本相比此前已大幅下降,但并不是没有,一言不合就出新车打法光是外观开模的成本都不低,还是会造成巨大且无谓的资源浪费。况且换车增购消费者多少都有了些经验,未来懂车的人会越来越多,将一辆A级车硬生生拉成B级甚至是C级车的“戏法”还能在国内消费者面前耍多久还真得打个问号。如此一来,说“双兵营暴兵”战术不再适应当下的市场是不是就很好理解了呢?反正在我看来,至少那种一个平台通吃10万元到50万元车型的做法在未来显然是长久不了的。


​那为什么说“双兵营暴兵”战术还阻碍了当前市场的发展呢?既然换车增购才是未来国内汽车消费中的重点,那么如何让民众加速换车增购的节奏无疑就是重中之重了。但汽车毕竟是一种大众消费品,对于绝大多数人和家庭而言,一两年就换车的可能性并不太大。要做到这点必须满足两个先决条件,一是经济繁荣,二就实现技术飞跃来推动产品更迭。当然,前者是车企品牌难以控制的,理论上他们只能从后者着手。


​但各位得明白一个道理,包括车企在内的所有企业,其资源、成本都是有限的。玩过即时战略游戏的朋友应该都清楚,既要“双兵营暴兵”又要“升三本攀科技”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造车卖车其实和玩游戏是一回事,车企品牌如果要从长远打算“升三本攀科技”就必然要放弃“双兵营暴兵”。而如果还有任何一家车企品牌还在采用“双兵营暴兵”战术,那么理论上对那些“升三本攀科技”的品牌就是一种不公平和威胁,最终就会回到起初我所说那种谁都不愿意先行,大家一起窝在家里“屯兵”的状况。所以说“双兵营暴兵”不亡,市场就止步不前,至少一个底盘无数壳如母猪般高产的“暴兵”战术必须被叫停。


写在最后:靠初级兵种在前期实现数量压制的“双兵营暴兵”战术已不适应2.0版本的国内汽车市场。我相信看到这点的其实并不止我一个人,实际上大多数品牌应该都对这个事实心知肚明。或许是此前靠这种战术卖车赚钱太过轻松,让一些品牌早已失去了技术创新再慢慢变现的耐性,既然大家都如此,那就今朝有酒今朝醉。这当然不能怪责车企,毕竟营利才是企业使命,我只是希望当有汽车品牌“升三本攀科技”时,各位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而非人云亦云跟风起哄瞎嚷嚷。



了解更多资讯请下载易车APP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