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历帝没有考虑投奔郑成功,还有个原因就是有人从中作梗,不愿意他去投靠,这个人就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综上所述,郑成功当时忙着打台湾,根本无暇分心去接朱由榔。

公元1662年(南明永历十六年),永历帝朱由榔被缅甸王交给吴三桂,紧接着,吴三桂将永历帝绞死。然而就在永历帝被杀的前一年,明朝延平郡王郑成功,已经将台湾收复,这时候的台湾是个绝对安全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当时的清军没有水师,郑成功在台湾可谓是易守难攻。那么这时候的他,为什么不去勤王,或是派人去将永历帝接到台湾呢?如果永历帝能够顺利去到台湾,那么南明或许还能延续一段时期。


有的人认为,是郑成功不愿意去接永历帝,为什么呢?因为他心中奉的是隆武朝,并非永历朝,是隆武帝让他成为国姓爷的。但郑成功既然接受了,永历帝为他册封的延平郡王爵位,就说明他是承认朱由榔这个皇帝,并且奉永历为正统的。

事实上,这时候的永历帝,已经是南明最后的希望了。郑成功作为明朝的忠臣,只要有这个可能,一定会想办法接回永历帝。可问题就是,当时不具备这个条件,以及双方还有一些隔阂。


一、双方隔阂

朱由榔在位的这段时间,前期靠的是张献忠余部,后期靠的是晋王李定国。所以在永历朝内部,以李定国马首是瞻的占大多数,对于郑成功他们相对要陌生一些。

甚至连朱由榔本人,都与李定国更亲近些,也更加信任他一点。这也是为何李定国早就成为亲王,而郑成功还始终是个郡王的原因。

另外,有了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前车之鉴,永历朝大臣都对其有忌惮之心。当初郑芝龙不仅挟制过隆武帝,后来还直接投降了清朝。他们害怕到了台湾后,郑成功也转而投降清朝,要是将永历帝交出去怎么办,所以他们内部是不信任郑成功,不愿意支持永历帝去台湾的。


二、距离太远

永历帝在逃亡的过程中,已经到了云南和缅甸的交界处,这时候他才考虑逃入缅甸。然而这时候的郑成功,正在福建的厦门准备收复台湾,双方间隔几千里。就算永历帝想去投靠郑成功,也没办法在短时间内到达,同时途中充满危险。

而这边的郑成功,即使想接回永历帝,也没办法前往。首先郑成功率领的是水师,但是从厦门到云南,只能走陆路。其次走陆路的话,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云南,接回永历帝,就必须经过福建、广东、广西三省。问题是这三省,早就被清军占领了。

如此一来,就只有两种可能,一种郑成功要派十几万大军一路护送,一种就是他能带着永历帝飞过来。但两种可能都无法实现,同时收复台湾对郑成功来说迫在眉睫,也就没法第一时间去接朱由榔了。


三、有人从中作梗

永历帝没有考虑投奔郑成功,还有个原因就是有人从中作梗,不愿意他去投靠,这个人就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马吉翔是明朝最后一个锦衣卫指挥使,手上的权力很大,就连李定国都必须和他合作。

当时永历帝决定逃往缅甸,就是马吉翔给他出的主意,他认为这样,就能躲过清军的追杀。那么马吉翔为什么不愿意,让永历帝去投奔郑成功呢?很简单,为了权力。

在当时的局势下,马吉翔手握大权,就连李定国都要与他合作,可以说马吉翔掌控了南明最后的话语权。如果这时候去投奔郑成功,那么郑成功就会成为永历帝,甚至是南明的靠山,他就失去在南明的话语权了。因此,马吉翔是不会让永历帝去投奔郑成功的。

综上所述,郑成功当时忙着打台湾,根本无暇分心去接朱由榔。就算他想接回,以当时双方的距离也难以实现。再者就是永历朝的大臣,对郑成功都怀有猜疑之心,他们信不过对方。然而就算他们都同意投奔郑成功,马吉翔也会想尽办法阻止。因此无论如何,郑成功也救不了永历帝。

(参考文献《明史》《南明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