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永曆帝沒有考慮投奔鄭成功,還有個原因就是有人從中作梗,不願意他去投靠,這個人就是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綜上所述,鄭成功當時忙着打臺灣,根本無暇分心去接朱由榔。

公元1662年(南明永曆十六年),永曆帝朱由榔被緬甸王交給吳三桂,緊接着,吳三桂將永曆帝絞死。然而就在永曆帝被殺的前一年,明朝延平郡王鄭成功,已經將臺灣收復,這時候的臺灣是個絕對安全的地方,爲什麼這樣說呢?

因爲當時的清軍沒有水師,鄭成功在臺灣可謂是易守難攻。那麼這時候的他,爲什麼不去勤王,或是派人去將永曆帝接到臺灣呢?如果永曆帝能夠順利去到臺灣,那麼南明或許還能延續一段時期。


有的人認爲,是鄭成功不願意去接永曆帝,爲什麼呢?因爲他心中奉的是隆武朝,並非永曆朝,是隆武帝讓他成爲國姓爺的。但鄭成功既然接受了,永曆帝爲他冊封的延平郡王爵位,就說明他是承認朱由榔這個皇帝,並且奉永曆爲正統的。

事實上,這時候的永曆帝,已經是南明最後的希望了。鄭成功作爲明朝的忠臣,只要有這個可能,一定會想辦法接回永曆帝。可問題就是,當時不具備這個條件,以及雙方還有一些隔閡。


一、雙方隔閡

朱由榔在位的這段時間,前期靠的是張獻忠餘部,後期靠的是晉王李定國。所以在永曆朝內部,以李定國馬首是瞻的佔大多數,對於鄭成功他們相對要陌生一些。

甚至連朱由榔本人,都與李定國更親近些,也更加信任他一點。這也是爲何李定國早就成爲親王,而鄭成功還始終是個郡王的原因。

另外,有了鄭成功父親鄭芝龍的前車之鑑,永曆朝大臣都對其有忌憚之心。當初鄭芝龍不僅挾制過隆武帝,後來還直接投降了清朝。他們害怕到了臺灣後,鄭成功也轉而投降清朝,要是將永曆帝交出去怎麼辦,所以他們內部是不信任鄭成功,不願意支持永曆帝去臺灣的。


二、距離太遠

永曆帝在逃亡的過程中,已經到了雲南和緬甸的交界處,這時候他才考慮逃入緬甸。然而這時候的鄭成功,正在福建的廈門準備收復臺灣,雙方間隔幾千裏。就算永曆帝想去投靠鄭成功,也沒辦法在短時間內到達,同時途中充滿危險。

而這邊的鄭成功,即使想接回永曆帝,也沒辦法前往。首先鄭成功率領的是水師,但是從廈門到雲南,只能走陸路。其次走陸路的話,要想以最快的速度到達雲南,接回永曆帝,就必須經過福建、廣東、廣西三省。問題是這三省,早就被清軍佔領了。

如此一來,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鄭成功要派十幾萬大軍一路護送,一種就是他能帶着永曆帝飛過來。但兩種可能都無法實現,同時收復臺灣對鄭成功來說迫在眉睫,也就沒法第一時間去接朱由榔了。


三、有人從中作梗

永曆帝沒有考慮投奔鄭成功,還有個原因就是有人從中作梗,不願意他去投靠,這個人就是當時的錦衣衛指揮使馬吉翔。馬吉翔是明朝最後一個錦衣衛指揮使,手上的權力很大,就連李定國都必須和他合作。

當時永曆帝決定逃往緬甸,就是馬吉翔給他出的主意,他認爲這樣,就能躲過清軍的追殺。那麼馬吉翔爲什麼不願意,讓永曆帝去投奔鄭成功呢?很簡單,爲了權力。

在當時的局勢下,馬吉翔手握大權,就連李定國都要與他合作,可以說馬吉翔掌控了南明最後的話語權。如果這時候去投奔鄭成功,那麼鄭成功就會成爲永曆帝,甚至是南明的靠山,他就失去在南明的話語權了。因此,馬吉翔是不會讓永曆帝去投奔鄭成功的。

綜上所述,鄭成功當時忙着打臺灣,根本無暇分心去接朱由榔。就算他想接回,以當時雙方的距離也難以實現。再者就是永曆朝的大臣,對鄭成功都懷有猜疑之心,他們信不過對方。然而就算他們都同意投奔鄭成功,馬吉翔也會想盡辦法阻止。因此無論如何,鄭成功也救不了永曆帝。

(參考文獻《明史》《南明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