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增城院區多學科協作,成功救治一名超低體重先天性心臟病早產兒。這個迫不及待來到世界的小天使,在闖過生命的一道道難關後,迎來了美好“新生”。

2020年3月29日,增城院區產科一名25+6周產婦因“先兆流產”在保胎治療4天后,順利誕下一名910克重小嬰兒,身形如成人手掌大小。寶寶出生後全身輕微發紺,呼吸困難,立即轉入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然而小寶寶病情未見緩解,又出現口吐白沫等現象,醫護人員緊急搶救並啓用機械通氣治療,患兒病情逐漸穩定。

在NICU治療期間,醫生爲患兒查體心前區,發現有明顯雜音,心臟彩超診斷“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爲避免年幼的小寶寶遭受手術創傷,醫生決定先爲患兒給予常規口服布洛芬,閉合動脈導管。通過治療發現,藥物對患兒效果不明顯,小寶寶仍然依賴呼吸機,且餵養困難,體重增長緩慢。

爲避免患兒出現併發症而加重病情,增城院區新生兒科立即聯合心外科、麻醉科、ICU等多學科會診,決定爲患兒進行“動脈導管未閉結紮術”。

4月28日,這個體重只有1.2千克的小生命迎來了人生又一次生死考驗,在全麻狀態下行左側開胸手術。手術由心外科主任醫師楊盛春主刀,麻醉科王懷貞主任麻醉。由於患兒只有1.2kg,手術對醫療、護理要求很高。麻醉需要考慮出入量平衡,保持循環穩定;動脈、靜脈穿刺和有創測壓維護都相當有難度,並且手術過程中保溫、維護呼吸道通暢等都需要細心操作,手術操作也需要格外精細慎重。

在心外科、新生兒科、手術麻醉室等科室醫護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用時42分鐘順利完成手術。患兒沒有出現術後併發症,複查心臟彩超顯示沒有大動脈分流,手術治療非常成功!

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看護,患兒術後一週脫離呼吸輔助能自主呼吸,胃腸功能逐漸改善;兩週後體重增加至1.5千克,身體的各項機能發育情況向好。

▲“巴掌寶寶”術後2周病情穩定,體重增長明顯加快

早產低體重兒往往合併動脈導管未閉,動脈導管未閉可引起腦室內出血、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腦室旁白質軟化、慢性肺疾患、腎功能不全等,使新生兒病死率增加4~8倍。而超低出生體重兒(體重小於1000g)合併動脈導管未閉,危險更大。

1200g的小生命,憑着堅韌的生命力,在醫護人員的照顧、治療下,順利度過了一道道生死關口。此次的成功救治標誌着市婦兒中心增城院區在危重早產兒的搶救治療方面邁上了一個新臺階。

審覈:周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