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的梓萌爱谈生活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公元前266年,赵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为孝成王。公元前270年,秦军进攻韩国,包围上党。上党守将冯亭无力抵抗,便献诚与赵联合攻秦。遂遣人献上上党地图给赵王。
赵孝成王见兵不血刃就得到了上党地区的17座城池,欣喜异常。大臣多次劝阻不听,忙命人登记造册,接收上党,仍命冯亭为太守。秦王听说冯亭已将上党献与赵国,大怒,命秦军加紧进攻,赵国不得不派兵守卫上党。
冯亭借献城以逼赵抗秦救韩的计策得以实现。赵孝成王派去上党的守军,是由廉颇老将军率领的20万人马。秦赵两军交战,赵军大败。廉颇知秦军气盛,不可决战,遂引军退守长平,深沟筑垒,坚守不出。
秦军围长平二年不克,粮草匮乏,将士倦怠情绪日重。秦昭襄王知道廉颇会用兵,要想拿下上党,须将赵将廉颇撤换掉。于是,派人入赵国的国都邯郸,以重金收买赵王亲信,通过他们传言给赵孝成王说:“廉颇老矣,已无歼敌之心,须年轻有为者代之。”
赵孝成王本对廉颇守城不战不满,现听宠臣一说,便立刻将赵括召来问道:“寡人欲使你代将军之职,不知能否打败秦军?”赵括说:“秦将白起前来,未必能赢,今他告老称病,其余者不足为虑。待我出击,必胜!”赵孝成王盛悦,即派赵括率二十万大军,直奔长平,想一举击退秦军。
赵括的父亲赵奢,本是与廉颇齐名的同辈将领,赵括从小读兵书,学兵法。由于他聪明、记性好,居然背会了不少兵法战策,跟他父亲议论起用兵打仗来,头头是道。到后来,连赵奢也难不倒他了,赵括的名声,也因此渐渐大起来。  
听赵王任赵括为大将替换廉颇,赵括母亲求见赵孝成王,说:“赵奢临死前嘱咐,‘用兵之事,系国家存亡。我每欲出征,如履薄冰,丝毫不敢大意。赵括目空一切,只会其谈,要真领兵打仗,赵军非败不可。’亡夫遗训,不敢忘记,请大王慎重,收回成命。”赵孝成王说:“此事已定,勿再多言。”赵母叹息而退。
病重卧床的蔺相如向赵孝成王递上奏折,称赵括并无实战经验,此战替换廉颇,恐怕赵国凶多吉少。但赵孝成王决心已定,赵括代廉颇后,赵括下令:“秦国挑战,须迎战打回;敌败,就应乘胜追击一举歼灭。
”他将所带的20万人马与原来驻守长平的20万人马合兵一处,日日操练进攻战法。看到“反间计”成功,秦王即刻派武安君白起指挥作战。为了麻痹赵括,下令:“有敢泄露武安君为帅者,斩!”白起到达长平,即布置人马到赵营前试探。他命领兵将领激怒赵军出战,且只许败不许胜。
赵括在城上见秦军关前叫骂,大怒,亲率大军追杀,秦军且战且退,赵军不知是计,一路追杀。正追赶间,斜刺里又冲出一队秦军拦住交战,没几个回合又退,如此这般,赵军已追出数十里。上党太守冯亭等疑秦军有诈,劝说赵括不要再追。赵括大笑说到:“秦军怯阵,我正当扬名,焉有穷寇不追之理?诸位请放宽心,击杀秦军就在此役。”
言毕,指挥大军继续追杀。到了一座大山前,猛听得四周鼓号齐鸣,秦军从四面向赵军杀来,旗帜上“白”字使赵军胆丧。赵括才知中计,急令撤军,但为时已晚。
秦昭襄王得知白起已将赵军40万围在长平,便发大军赶往长平助战,切断了被围赵军与赵国间的联系。赵括内无粮草,外无救兵,陷入绝境。被围46天后,赵括看援兵未到,相残而食,便决定突围。他将军队分成四部,向四方突围,未果。赵括战死。听说主将已死,,赵军投降。
公元前260年,战国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也是战国史上最残酷的一次屠杀,秦将白起,将投降他的赵军将士40万人,全部坑杀!长平之战后,白起率兵继续向赵国腹地攻击,大军直指赵国的国都邯郸。
白起的卓著战功,给自己引来了灾祸。因听信馋言,秦昭襄王将白起撤回,使秦国失去了消灭赵国的好机会。昭襄王虽不久即悔悟,但为时已晚,白起也不愿再领兵出战,加之不断有人进馋言陷害。
公元258年11月,秦昭襄王赐剑让白起自尽。刎颈而亡。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