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梓萌愛談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公元前266年,趙惠文王去世,太子丹即位,爲孝成王。公元前270年,秦軍進攻韓國,包圍上黨。上黨守將馮亭無力抵抗,便獻誠與趙聯合攻秦。遂遣人獻上上黨地圖給趙王。
趙孝成王見兵不血刃就得到了上黨地區的17座城池,欣喜異常。大臣多次勸阻不聽,忙命人登記造冊,接收上黨,仍命馮亭爲太守。秦王聽說馮亭已將上黨獻與趙國,大怒,命秦軍加緊進攻,趙國不得不派兵守衛上黨。
馮亭借獻城以逼趙抗秦救韓的計策得以實現。趙孝成王派去上黨的守軍,是由廉頗老將軍率領的20萬人馬。秦趙兩軍交戰,趙軍大敗。廉頗知秦軍氣盛,不可決戰,遂引軍退守長平,深溝築壘,堅守不出。
秦軍圍長平二年不克,糧草匱乏,將士倦怠情緒日重。秦昭襄王知道廉頗會用兵,要想拿下上黨,須將趙將廉頗撤換掉。於是,派人入趙國的國都邯鄲,以重金收買趙王親信,通過他們傳言給趙孝成王說:“廉頗老矣,已無殲敵之心,須年輕有爲者代之。”
趙孝成王本對廉頗守城不戰不滿,現聽寵臣一說,便立刻將趙括召來問道:“寡人慾使你代將軍之職,不知能否打敗秦軍?”趙括說:“秦將白起前來,未必能贏,今他告老稱病,其餘者不足爲慮。待我出擊,必勝!”趙孝成王盛悅,即派趙括率二十萬大軍,直奔長平,想一舉擊退秦軍。
趙括的父親趙奢,本是與廉頗齊名的同輩將領,趙括從小讀兵書,學兵法。由於他聰明、記性好,居然背會了不少兵法戰策,跟他父親議論起用兵打仗來,頭頭是道。到後來,連趙奢也難不倒他了,趙括的名聲,也因此漸漸大起來。  
聽趙王任趙括爲大將替換廉頗,趙括母親求見趙孝成王,說:“趙奢臨死前囑咐,‘用兵之事,系國家存亡。我每欲出征,如履薄冰,絲毫不敢大意。趙括目空一切,只會其談,要真領兵打仗,趙軍非敗不可。’亡夫遺訓,不敢忘記,請大王慎重,收回成命。”趙孝成王說:“此事已定,勿再多言。”趙母嘆息而退。
病重臥牀的藺相如向趙孝成王遞上奏摺,稱趙括並無實戰經驗,此戰替換廉頗,恐怕趙國凶多吉少。但趙孝成王決心已定,趙括代廉頗後,趙括下令:“秦國挑戰,須迎戰打回;敵敗,就應乘勝追擊一舉殲滅。
”他將所帶的20萬人馬與原來駐守長平的20萬人馬合兵一處,日日操練進攻戰法。看到“反間計”成功,秦王即刻派武安君白起指揮作戰。爲了麻痹趙括,下令:“有敢泄露武安君爲帥者,斬!”白起到達長平,即佈置人馬到趙營前試探。他命領兵將領激怒趙軍出戰,且只許敗不許勝。
趙括在城上見秦軍關前叫罵,大怒,親率大軍追殺,秦軍且戰且退,趙軍不知是計,一路追殺。正追趕間,斜刺裏又衝出一隊秦軍攔住交戰,沒幾個回合又退,如此這般,趙軍已追出數十里。上黨太守馮亭等疑秦軍有詐,勸說趙括不要再追。趙括大笑說到:“秦軍怯陣,我正當揚名,焉有窮寇不追之理?諸位請放寬心,擊殺秦軍就在此役。”
言畢,指揮大軍繼續追殺。到了一座大山前,猛聽得四周鼓號齊鳴,秦軍從四面向趙軍殺來,旗幟上“白”字使趙軍膽喪。趙括才知中計,急令撤軍,但爲時已晚。
秦昭襄王得知白起已將趙軍40萬圍在長平,便發大軍趕往長平助戰,切斷了被圍趙軍與趙國間的聯繫。趙括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陷入絕境。被圍46天后,趙括看援兵未到,相殘而食,便決定突圍。他將軍隊分成四部,向四方突圍,未果。趙括戰死。聽說主將已死,,趙軍投降。
公元前260年,戰國史上最大的一次戰役——長平之戰,也是戰國史上最殘酷的一次屠殺,秦將白起,將投降他的趙軍將士40萬人,全部坑殺!長平之戰後,白起率兵繼續向趙國腹地攻擊,大軍直指趙國的國都邯鄲。
白起的卓著戰功,給自己引來了災禍。因聽信饞言,秦昭襄王將白起撤回,使秦國失去了消滅趙國的好機會。昭襄王雖不久即悔悟,但爲時已晚,白起也不願再領兵出戰,加之不斷有人進饞言陷害。
公元258年11月,秦昭襄王賜劍讓白起自盡。刎頸而亡。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