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207年,在江西上饶一个名为“瓢泉庄园”的建筑内,一位老人因病已经陷入昏迷,突然他怒目圆睁,大喊了数声“杀贼”随后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就此离开了人世,这位老人就是曾经的南宋传奇人物——辛弃疾!

我们大家现在评价辛弃疾,经常说其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其实他还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将才,只不过南宋君臣的软弱,最终埋没了这颗即将升起的耀眼将星。
公元1140年,当时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被赵构和秦桧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不得不放弃收复河南、山东等地一路南撤,大宋臣民收复失地,打到金国都城一雪靖康之耻的梦想就此搁浅了。

当时被金国占领地区的宋人就如同二等人一般,宋人若和金人打官司,不由分说都是金人胜,宋人的田产与金人的相邻即使被金人强行占据一部分,宋人也没有丝毫办法。辛弃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生在了山东这个被占领区。
耳濡目染听了许多岳飞抗金故事的辛弃疾,自小就立志要做一个像岳飞那样的英雄人物,抗击金国收复失地。于是在公元1162年年仅22岁的辛弃疾就在山东成立了一支2000余人的队伍,四处转战抗击金国,后来为了更好的打击金国他率众投奔了当时山东附近最大的一支抗金队伍的统领耿京。

由于文武双全,辛弃疾深受耿京器重,被委以“掌书记”重任,掌管军队印信。但是家贼难防,有一个他非常信任的战友,名叫义端,趁其不注意偷走了印信不知所踪,这让耿京怀疑辛弃疾要背叛义军,盛怒之下要杀掉他。
辛弃疾判断义端盗走印信必然会去投奔金人,于是他向耿京立下了军令状,三日之内必追回印信并斩下义端的首级,随后他便独自一人直奔金军大营追去,不久之后就追上了快要抵达金人军营的义端,一刀将其斩于马下并带回了义军的军印。
至此耿京对辛弃疾更加信任,将其当作心腹,后来金国世宗继位,改变了策略,义军逐渐被瓦解。耿京部更是举步维艰,于是耿京就派辛弃疾等人到南宋与宋高宗赵构商谈归附事宜,在一切谈妥返回途中辛弃疾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般的噩耗,叛徒张安国禁受不住金钱财富的诱惑,杀掉了耿京,投降了金兵,义军已经大部分瓦解了。

事情来得太突然了,很多人一时接受不了,尤其是辛弃疾认为不能就这么完了,怎么说也要为主帅耿京报仇,给南宋皇帝一个交代。于是经过周密的部署,辛弃疾亲率50名死士直奔有5万大军守卫的金兵大营,把正在与金兵将领饮酒作乐的张安国像拎小鸡一样抓起来绑走,随后他星夜兼程一直把张安国带到南宋都城,交给了南宋处置。这里面的具体细节史料没有记载,但是想来必是凶险万分!
辛弃疾的这一举动和汉朝最强盛时期,霍去病深入敌后千骑奔袭匈奴国都,斩杀匈奴数千臣子的壮举,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用智慧和勇猛为自己赢得了无数的声誉,一时间人们纷纷想学习他的英勇行为,就连皇帝赵构都夸奖他有勇有谋可堪大用!

南宋君臣的反应,让辛弃疾误认为南宋还是有收复失地,一雪前耻的雄心壮志的,他先后向皇帝和宰相上书了《美芹十论》、《九议》等与金国的对战之策,希望得到朝廷的认可,并付出实施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可是这些建议都犹如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他不知道的是南宋君臣已经习惯了偏安一隅的生活,进取之心早已被美酒丝竹、烟雨楼台磨灭的一干二净!
更让辛弃疾尴尬的是他“被占领区归附将领”的身份,让他根本得不到南宋朝臣的完全信任,所以说他空有一身才华和抱负,即使被皇帝夸奖有将才,却依然得不到重用,悲愤无奈的辛弃疾逐渐心灰意冷。

他在上饶的瓢泉建了一处庄园,决定学习陶渊明采茶养蝉,门前再种几棵柳树就此隐居。在这期间他每日饮酒度日,“醉卧沙场”、“梦回连营”!在醉与梦之间,一首首抒发悲愤心情、回忆曾经金戈铁马的诗词跃然纸上,让人读起来仿佛听到看到马蹄声声,气吞万里的场面,也感受到了他“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的苦闷无奈的心情。
公元1207年,朝廷想要重新起用他,但是此时68岁的辛弃疾已是重病缠身,不得已他只能请辞,不久之后就离开了人世。自从归附了南宋,至死辛弃疾都没能再次跃马扬鞭加入到抗金的队伍中,这对于他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