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再进一步挖掘歼10的改进潜力,比如对机体进一步隐身修型,辅以隐身涂料提升低可探测性能,增加保型油箱增大航程,使用保型导弹吊舱提升隐身能力,利用歼20的成熟技术对航电系统进一步的升级,空战武器为PL10、PL15、PL21,以及新一代小直径超视距空空导弹、机载激光打击吊舱和电子战吊舱等超豪华组合,发动机则是增推版太行发动机(出口型还可以换装轴对称全向推力矢量喷口的太行发动机用于满足客户的显摆心理)。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随着歼20的横空出世以及新一代航母舰载机的呼之欲出,我军正在加快向着五代机时代迈进,歼10俨然沦为了过气网红,不少人希望它早日停产,以便腾出产能全力生产五代机。

歼10作为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战斗机,1998年首飞,2003年服役,迄今为止已经发展出了歼10A、歼10S(双座型)、歼10AH(海军型)、歼10B、歼10C等多款型号,装备规模直逼600架大关,成为我国海空军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之一。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滩上”,随着歼20的横空出世以及新一代航母舰载机的呼之欲出,我军正在加快向着五代机时代迈进,歼10俨然沦为了过气网红,不少人希望它早日停产,以便腾出产能全力生产五代机。不过最近官媒却爆料说歼10家族即将迎来更加威猛的兄弟。
此消息一出人们的反应明显两极分化,有的人对尚未谋面的最新版歼10充满期待,甚至认为有可能是隐身修型+内置弹舱+双发的魔改,具备挑战五代机的实力。也有的人觉得歼10有向歼8靠拢的趋势,依靠不断改进过时机型来维持生产线,另外也表明歼20的扩产进度不尽人意,完全是一个坏消息。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有失偏颇的,纯属过分解读。首先歼10不可能进行大幅度的改动,内置弹舱也好,双发也好,这跟重新设计一款机型没有多大分别,即便造出来了,成本和性能比起歼20也没有优势,并没有多少实用价值。
其次继续改进歼10也并非毫无必要,更不能跟歼20的产能挂钩。殊不见美国的五代机年产量达到三位数,照样还在继续改进F15和F18。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军的战斗机机队都会处于四代机和五代机并存的状态,而且就连歼7歼8都还有数百架的存量需要消化。歼10通过20多年的发展,终于彻底突破了包括发动机在内的所有技术瓶颈,在移植部分五代机子系统的基础上,开发一款兼顾国内外市场的终极版歼10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不仅可以加速替换我军的老旧机型,还可以面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高端航空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战斗机外销业绩不佳,除了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以外,缺乏自主可控的拳头产品也是重要原因。歼11系列受制于知识产权问题无法出口,歼10系列、枭龙战斗机以前使用进口发动机也要看别人的脸色。目前配备国产发动机的歼10C已经实现了在我军的批量服役,开放出口许可恰逢其时。中航集团在2019年年底也推出了以歼10C为基础的歼10CE出口型战斗机,总体性能上与美国正在大力推销的F16V处于同一个档次,并拥有自己的优势——其实这种说法还是偏保守了,按照美方自己的说法,歼10C在格斗机动性、最大速度、飞行高度、挂载武器等方面均优于F-16V。
如果再进一步挖掘歼10的改进潜力,比如对机体进一步隐身修型,辅以隐身涂料提升低可探测性能,增加保型油箱增大航程,使用保型导弹吊舱提升隐身能力,利用歼20的成熟技术对航电系统进一步的升级,空战武器为PL10、PL15、PL21,以及新一代小直径超视距空空导弹、机载激光打击吊舱和电子战吊舱等超豪华组合,发动机则是增推版太行发动机(出口型还可以换装轴对称全向推力矢量喷口的太行发动机用于满足客户的显摆心理)。这样的终极版歼10将是竞争当今世界四代半战机市场的热门,专门为那些买不起或者买不到五代机的海外客户(比如伊朗)提供高性价比的折中选择方案。
作者:刻雨无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