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再進一步挖掘殲10的改進潛力,比如對機體進一步隱身修型,輔以隱身塗料提升低可探測性能,增加保型油箱增大航程,使用保型導彈吊艙提升隱身能力,利用殲20的成熟技術對航電系統進一步的升級,空戰武器爲PL10、PL15、PL21,以及新一代小直徑超視距空空導彈、機載激光打擊吊艙和電子戰吊艙等超豪華組合,發動機則是增推版太行發動機(出口型還可以換裝軸對稱全向推力矢量噴口的太行發動機用於滿足客戶的顯擺心理)。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隨着殲20的橫空出世以及新一代航母艦載機的呼之欲出,我軍正在加快向着五代機時代邁進,殲10儼然淪爲了過氣網紅,不少人希望它早日停產,以便騰出產能全力生產五代機。

殲10作爲我國第一款自主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1998年首飛,2003年服役,迄今爲止已經發展出了殲10A、殲10S(雙座型)、殲10AH(海軍型)、殲10B、殲10C等多款型號,裝備規模直逼600架大關,成爲我國海空軍航空兵的主力戰鬥機之一。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拍在沙灘上”,隨着殲20的橫空出世以及新一代航母艦載機的呼之欲出,我軍正在加快向着五代機時代邁進,殲10儼然淪爲了過氣網紅,不少人希望它早日停產,以便騰出產能全力生產五代機。不過最近官媒卻爆料說殲10家族即將迎來更加威猛的兄弟。
此消息一出人們的反應明顯兩極分化,有的人對尚未謀面的最新版殲10充滿期待,甚至認爲有可能是隱身修型+內置彈艙+雙發的魔改,具備挑戰五代機的實力。也有的人覺得殲10有向殲8靠攏的趨勢,依靠不斷改進過時機型來維持生產線,另外也表明殲20的擴產進度不盡人意,完全是一個壞消息。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是有失偏頗的,純屬過分解讀。首先殲10不可能進行大幅度的改動,內置彈艙也好,雙發也好,這跟重新設計一款機型沒有多大分別,即便造出來了,成本和性能比起殲20也沒有優勢,並沒有多少實用價值。
其次繼續改進殲10也並非毫無必要,更不能跟殲20的產能掛鉤。殊不見美國的五代機年產量達到三位數,照樣還在繼續改進F15和F18。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軍的戰鬥機機隊都會處於四代機和五代機並存的狀態,而且就連殲7殲8都還有數百架的存量需要消化。殲10通過20多年的發展,終於徹底突破了包括髮動機在內的所有技術瓶頸,在移植部分五代機子系統的基礎上,開發一款兼顧國內外市場的終極版殲10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不僅可以加速替換我軍的老舊機型,還可以面向第三世界國家輸出高端航空技術。
長期以來我國戰鬥機外銷業績不佳,除了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以外,缺乏自主可控的拳頭產品也是重要原因。殲11系列受制於知識產權問題無法出口,殲10系列、梟龍戰鬥機以前使用進口發動機也要看別人的臉色。目前配備國產發動機的殲10C已經實現了在我軍的批量服役,開放出口許可恰逢其時。中航集團在2019年年底也推出了以殲10C爲基礎的殲10CE出口型戰鬥機,總體性能上與美國正在大力推銷的F16V處於同一個檔次,並擁有自己的優勢——其實這種說法還是偏保守了,按照美方自己的說法,殲10C在格鬥機動性、最大速度、飛行高度、掛載武器等方面均優於F-16V。
如果再進一步挖掘殲10的改進潛力,比如對機體進一步隱身修型,輔以隱身塗料提升低可探測性能,增加保型油箱增大航程,使用保型導彈吊艙提升隱身能力,利用殲20的成熟技術對航電系統進一步的升級,空戰武器爲PL10、PL15、PL21,以及新一代小直徑超視距空空導彈、機載激光打擊吊艙和電子戰吊艙等超豪華組合,發動機則是增推版太行發動機(出口型還可以換裝軸對稱全向推力矢量噴口的太行發動機用於滿足客戶的顯擺心理)。這樣的終極版殲10將是競爭當今世界四代半戰機市場的熱門,專門爲那些買不起或者買不到五代機的海外客戶(比如伊朗)提供高性價比的折中選擇方案。
作者:刻雨無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