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西遊記去掉特效後有多尬?孫悟空玩滑板,棉花做雲霧,厲害了!

說到西遊記,大家都十分熟悉,在中國的經典電視劇中,西遊記可以稱得上是經典之中的經典了,自開播以來,陪伴好幾代人走過了青春,也有很多的翻拍續集,但是1986年的版本卻是任何翻拍都無法超越的,在當時缺乏資金又缺乏技術的年代,去掉特效後的主角們究竟有多尬呢?

《西遊記》在拍攝時,走過了全國29個省市拍攝取景,祖國很多大好河山都被裝進了《西遊記》中,這也是它的另一個特點。至今沒有哪一部戲有它取景多,路程遠。第一集《猴王初問世》,它的拍攝歷經3年才拍攝製作完成。他的難點不是技術難點,而是取景。

我們都知道,在西遊記裏面,孫悟空常常一跳就是十萬八千里,但是在當時要實現這一跳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下面圖片呈現出給觀衆的畫面,可是孫悟空通過蹦牀跳了不下百次,後期還加上了粗糙的電腦特效實現的。而且很多景不能單獨去拍攝,這樣會造成時間和物質浪費,所以第一集取景都是順帶拍攝其他內容時,採集拍攝的。因爲摸着石頭過河,要做到精益求精,楊潔帶領劇組花6年時間,拍出了三十多年而不衰的電視劇,是值得的。

在劇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天庭裏面的神仙都是飛在空中,或是在地面上漂移般行走,爲了突出神仙的法力,劇組的人員也是費盡了心思,在孫悟空和神仙會面的時候,都讓他們踩上滑板,通過煙霧的遮掩,起到漂移的效果。紅孩兒噴火:紅孩兒能噴火到現在都還記得他噴火的那個場景,當時很好奇是怎麼做到一個孩子嘴裏噴火的呢?難道這個小孩子也是雜技的練家子,所以會噴火這項技能?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小孩的嘴巴張開,配合一下就好了,旁邊是有一個噴槍的。

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孫悟空騰雲駕霧了吧,其實當時這個特效很簡單,那就是六小齡童站在蹦蹦牀上翻跟頭,然後讓攝影師切換一下場景,就能達到劇情的效果。據說剛開始六小齡童還摔過幾跤,拍了好幾次才成功駕馭這個動作。

導演在拍一些需要騰雲駕霧的場景的時候,演員都是站在滑板上邊的,滑板上繫上一條繩子,開拍的時候由工作人員在鏡頭外拉動繩子,達到一種移動的感覺,而爲了後期可以降低難度,拍攝現場會放一些白色的“氣體”,也就是現在舞臺上常用的乾冰,以此來達到遮蓋滑板的效果。

很多時候神仙在飛行的時候,都會用到工作人員幫忙,他們全身都是穿着綠色的衣服,在後面推舉着演員,通過後期的摳圖和渲染,營造出演員在飛行的樣子,不管是對於演員來說,還是工作人員來說,這項工作其實是非常累的。劇中還常常出現孫悟空到東海龍宮借東西的情景,這裏的東海龍宮實際上是通過一個大型的魚缸拍攝實現的,魚缸放在攝像機前,演員站在魚缸後,這樣呈現出來的效果是相當不錯的,不得不說劇組人員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

在當時拍攝西遊記的時候,只有一臺攝像機,而且資金只有300萬元,但是卻呈現出了一部那麼經典的作品,可見劇組的工作人員是有多努力才能呈現出這樣的作品,我們向所有的工作人員和演員致敬,是他們的無悔付出,纔有了今天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對此,你怎麼看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