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之際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面對肆虐的疫情說出了那句“所謂的歐洲團結其實是不存在的,現在唯一能幫助我們的是中國”。這段視頻讓這個巴爾幹半島國家引起了國人的一陣唏噓。很多中國人對塞爾維亞這個國家是有一種特殊情結的:冷戰時期塞爾維亞和黑山、北馬其頓、波黑、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同爲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的加盟共和國。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一個國土面積22萬平方公里、人口2300萬的僅次於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第三大國,當年擁有近百萬現役部隊和200萬預備役部隊的南斯拉夫號稱“巴爾幹之虎”。

1992年昔日號稱”巴爾幹之虎“的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作爲其加盟共和國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波黑、馬其頓等紛紛獨立,而仍留在聯盟體系下的塞爾維亞、黑山兩個加盟共和國則組成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然而在2003年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更名爲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成爲了一個更加鬆散的聯盟。2006年5月21日黑山舉行了獨立公投,在這次公投中主張獨立的派別以55.5%的微弱優勢險勝,黑山隨即於同年6月3日正式宣佈獨立,塞爾維亞由此成爲了一個面積不過8萬平方公里、人口不過700萬的內陸小國。

兩年後科索沃通過獨立宣言,宣佈脫離塞爾維亞。目前科索沃已獲得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的108個承認並於2016年8月5日首次參加奧運會,由於在不承認科索沃的國家中有中、俄這樣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所以目前聯合國並沒承認科索沃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塞爾維亞方面對此的應對是以新憲法的形式確認科索沃爲塞爾維亞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儘管這並不能阻止科索沃成爲一個實際上獨立的政治實體。爲什麼黑山僅僅只是55.5%的微弱優勢就獲得了塞爾維亞對其獨立的認同,而科索沃在獲得全世界108個國家和地區的支持後也不能獲得塞爾維亞的認同呢?

斯拉夫人是對民族語言屬於斯拉夫語族的民族的統稱,具體分爲東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三大支系。東斯拉夫包括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等民族;西斯拉夫則包括波蘭、捷克等民族;所謂“南斯拉夫人”則是指生活在南部的斯拉夫人。南斯拉夫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而是對所有南部斯拉夫族系的統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黑山等民族均涵蓋在南斯拉夫這一概念範圍之內。這其中作爲主體民族的塞爾維亞族無論在人口數量上或是政治經濟實力上都只有相對優勢,但卻並不具備比其他民族加起來更大的絕對優勢。

當然南斯拉夫系之間儘管在語言、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差異性,但在長期的交流融合過程中這種差異性其實在逐漸縮小的,真正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國內各族系缺乏統一的國家心理認同。鐵托執政時期爲平衡各加盟國的訴求就有意識地給予加盟共和國更大的自主權,另一方面極力打壓主體民族塞爾維亞族。鐵托的本意當然是想盡可能維護南斯拉夫的民族團結,然而這也在無形中削弱了國家的向心力。鐵托爲了淡化各族系之間的分歧就用統一的紅色意識形態認同取代原來的各民族心理認同。然而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蘇東劇變使紅色意識形態在東歐國家迅速退潮。

對其他東歐國家而言:這是一次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的轉型,然而在南斯拉夫這意味着維繫國內各民族統一的紐帶被切斷了。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國的經濟發展水平並不均衡: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基本接近於西歐發達國家的水平,然而黑山、馬其頓等地的經濟水平幾乎在整個歐洲處於奠定的水平。長期以來相對富裕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這兩個加盟共和國對需要支持一幫窮親戚就心存不滿。蘇東劇變後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更加試圖向西方靠攏,從而使自己得以分享歐洲一體化進程帶來的紅利。民族矛盾與現實的經濟利益糾葛在一起使南斯拉夫內部各族系之間的衝突愈演愈烈。

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又不失時機地干涉南斯拉夫內部各族系的衝突,從而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最終一系列衝突發展的結果就是南斯拉夫的解體,不過在南斯拉夫解體的過程中有個加盟共和國表現得比較特殊:當其他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時黑山選擇與塞爾維亞組成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黑山此舉使“南斯拉夫”這個名字得以又延續了11年,然而到了2003年黑山突然提出把國名由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改爲塞爾維亞和黑山國家聯盟(簡稱塞黑),從此“南斯拉夫”這個名字徹底成爲歷史。這表面上似乎只是一次更改國名的行動,然而實際上卻暗含深意。

儘管1992年所謂的“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就只剩塞爾維亞與黑山兩個加盟共和國,但畢竟還沿用着昔日大國的國名。2003年的改名標誌着屬於南斯拉夫的國家記憶已隨着國名的更改一同成爲歷史,更改後的國名更強調了黑山與塞爾維亞之間作爲平等主體的地位。事實上伴隨改名的是:黑山擁有了更多的自治權利。除了共同的總統、統一的軍隊以及外交等國家權力之外兩個共和國有不同的法律、海關、貨幣乃至邊防部隊。同時塞黑憲法還規定:3年後兩個成員國有權通過全民公決決定是否另立門戶,分別成爲獨立國家。2006年6月3日黑山宣佈從國家聯盟中獨立。

當初南斯拉夫分崩離析之際黑山選擇和老大哥塞爾維亞站在一起共同經歷了那段最艱難的歲月,甚至1999年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那樣狂轟濫炸都沒讓黑山人對塞爾維亞說分手,然而黑山最終還是選擇和老大哥分家單過。黑山的行爲怎麼如此特立獨行呢?原來在南斯拉夫所有加盟共和國中黑山與老大哥塞爾維亞的關係最爲密切。黑山和塞爾維亞儘管是兩個民族,但彼此之間的語言、宗教、文化都高度接近,以致於外界很多時候往往容易把他們視爲是同一個民族,同時黑山共和國的人口還有30%就是塞族。在這樣一個國家當然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對塞爾維亞抱有好感。

2006年黑山的獨立公投中主張獨立的政治派別只取得了55.5%微弱的優勢,這也意味着有大約45%的黑山並不贊成獨立。在南斯拉夫解體的過程中黑山與塞爾維亞的分手是最爲和平的:克羅地亞、波黑的獨立均曾引發內戰,然而黑山與塞爾維亞的分手不僅在當時是和平的,事實上迄今爲止黑山仍與塞爾維亞保持着密切的外交關係,在科索沃問題上黑山國內也不乏支持塞爾維亞的聲音。即使在黑山獨立已成爲既成事實的今天仍有相當一部分黑山人對塞爾維亞抱有好感,所以黑山與塞爾維亞之間並不像其他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那樣存在多少民族宗教矛盾。

曾在最艱難的歲月裏和塞爾維亞站在一起的黑山最終選擇分手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嫌塞爾維亞窮。在黑山人看來:當初南斯拉夫解體時自己和老大哥一起使“南斯拉夫”這個名字又延續了11年,科索沃戰爭自己和老大哥一起挨北約的炸。戰爭結束後黑山當然想盡快恢復經濟民生,然而黑山幾乎是全歐洲最窮的地方。眼瞅着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這些昔日的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國在加入北約和歐盟後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終於使黑山人起了嫌貧愛富之心。現在黑山人也想像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一樣通過向北約、歐盟靠近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然而黑山也知道這是塞爾維亞所無法接受的。

在塞爾維亞和黑山組成的南聯盟體制內南聯盟總統由塞爾維亞人出任,對外代表着南聯盟這個國家,在南聯盟議會中塞爾維亞議員席位遠遠多於黑山的議員席位。所以在南聯盟的國家大政方針上黑山人其實很難發揮自己的影響力。在這種形勢下黑山人做出了他們的選擇:脫離塞爾維亞成爲獨立國家。這使黑山得以放手施展自己的內政外交理念。2017年黑山加入了北約,與此同時關於黑山進入歐盟的談判也在按部就班的進行。儘管目前黑山還不是歐盟的正式成員國,但每年都接受歐盟在資金、基建和物資上的大量援助。如今黑山的人均GDP比塞爾維亞多出1409美元。

當初北約的炸彈都沒能使黑山與塞爾維亞分手,然而最終黑山卻在西方國家的金錢攻勢下與塞爾維亞分手不禁令人唏噓。塞爾維亞方面則選擇了平靜地接受既成事實:黑山獨立的當月塞爾維亞就與其建立了外交關係。相比與黑山的和平分手而言:科索沃問題之於塞爾維亞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黑山和塞爾維亞同屬前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國,黑山並不是從塞爾維亞獨立出去的,而是在南斯拉夫解體的過程中曾一度與塞爾維亞組建國家聯盟,黑山的獨立是從這一國家聯盟中獨立出去,所以嚴格意義上不是帶走塞爾維亞的領土。

黑山與塞爾維亞的分手更像是兄弟分家或是夫妻離婚,最終雙方都選擇比較剋制的和平分手。科索沃的性質就不同了:科索沃從來都不曾是前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國之一,而是塞爾維亞的一個自治省,也就是說在南斯拉夫時代這裏就已是塞爾維亞的領土,其自主權是比不上黑山的。這就類似於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的獨立之於俄羅斯是兄弟分家,然而車臣要獨立對俄羅斯可就相當於自殘。同樣科索沃對塞爾維亞是涉及領土主權的問題。領土問題本來就是剛性問題,而塞爾維亞對科索沃這塊領土又具有極爲特殊的民族感情。

這就使塞爾維亞決策層不敢承認科索沃的獨立,否則就會被國內民衆問候祖宗十八代。那麼塞爾維亞人對科索沃獨特的民族感情又是從何而來呢?這就得從科索沃的歷史說起了。科索沃面積10887平方公里、人口約爲200多萬。在科索沃的200多萬人口中阿爾巴尼亞族佔90%左右,其餘是塞爾維亞族、黑山族和馬其頓族等等。科索沃的主體民族阿爾巴尼亞族和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的阿爾巴尼亞族同文同種,其祖先主要是伊利里亞人,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伊利里亞人陸續遷徙到巴爾幹半島,大約到了公元4~5世紀左右一部分伊利里亞人開始在科索沃地區定居。

6世紀末7世紀初大批斯拉夫人越過多瑙河進入巴爾幹半島,大約到9世紀左右作爲南部斯拉夫人支系的塞爾維亞人建立自己的國家,12世紀塞爾維亞王國征服了科索沃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從此科索沃就成爲塞爾維亞的領土,但阿爾巴尼亞人仍佔據當地人口的多數。科索沃在被塞爾維亞王國征服後當地的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出現了一些同化跡象:科索沃當地的阿爾巴尼亞人逐漸接受了塞爾維亞的語言和一些習俗,同時他們也會和已皈依基督教的塞爾維亞人共度聖誕節。14世紀下半葉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入侵巴爾幹半島。

1389年6月15日塞爾維亞拉查爾親王的軍隊和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一世的軍隊在科索沃荒野開始了戰鬥。在這場戰鬥中塞爾維亞的民族英雄米洛什·奧貝利克以假意投降的方式混入土耳其軍營成功刺殺了蘇丹穆拉德一世,然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隨即在王儲巴耶塞德的指揮下打着爲蘇丹復仇的旗幟擊潰了塞爾維亞軍隊以及前來增援的保加利亞和匈牙利聯軍,塞爾維亞由此進入了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的近五百年曆史。科索沃因此被塞爾維亞人視爲自己祖先捍衛民族尊嚴的聖地,在此後的歲月中塞爾維亞人創作了無數音樂和文學作品來紀念科索沃戰役。

自此以後科索沃就被塞爾維亞人寄予了獨特的民族感情,被視爲是塞爾維亞民族精神的象徵。1804年和1815年塞爾維亞相繼爆發兩次革命,在這兩次革命後塞爾維亞人爭取到了高度自治的權利。1882年在俄國的幫助下塞爾維亞人終於徹底擺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成立了獨立的塞爾維亞王國。塞爾維亞王國獨立之初的領土僅限於今天塞爾維亞中部地區,然而自獨立之日塞爾維亞王國就將恢復塞爾維亞歷史上的版圖乃至統一所有南部斯拉夫人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1912年10月9日由塞爾維亞、黑山、希臘、保加利亞四國組成的巴爾幹同盟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宣戰。

阿爾巴尼亞的民族主義者趁機發動起義並於1912年11月28日推翻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起義同樣波及到阿爾巴尼亞族人聚居的科索沃地區。然而希臘、黑山、塞爾維亞三國在打敗土耳其人後開始密謀瓜分阿爾巴尼亞。1912年12月英、奧、法、德、意、俄六國大使在倫敦召開會議,這次會議後歐洲六大國承認阿爾巴尼亞脫離土耳其而獨立,但與此同時阿爾巴尼亞的內政外交被置於六大國的控制之下。在六大國的操縱之下阿爾巴尼亞的領土被縮減一半:科索沃劃歸塞爾維亞,北伊庇魯斯劃歸希臘。1918年作爲奧匈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後因國內民族問題而土崩瓦解。

在奧匈帝國解體的過程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地都成爲了獨立國家。1918年12月1日獨立後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同塞爾維亞合併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亞歷山大親王繼任國王后改國名爲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4月6日以納粹德國爲首的軸心國集團入侵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王國被肢解:匈牙利與保加利亞佔領部分邊陲地區;克羅地亞獨立國成立;而米蘭·內迪奇將軍成立的“救國政府”統治着塞爾維亞餘下的領土。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人民在鐵托的帶領下趕走了德軍後宣佈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

這是一個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在1963年南斯拉夫通過的新憲法中將國名改爲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斯洛文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6個加盟共和國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組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阿爾巴尼亞族人口爲主的科索沃自治省爆發了以獨立爲目標的科索沃民族主義運動。

這一運動獲得了同樣以阿爾巴尼亞族人口爲主的阿爾巴尼亞共和國的支持:1981年科索沃阿族學生舉行大規模示威並導致流血衝突,然而阿族人的民族主義運動被當時的南斯拉夫中央政府成功壓制,隨後南斯拉夫中央政府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這更激起了阿爾巴尼亞族更大的對立情緒。1992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正式解體,科索沃的阿族人也在這時自行組織了公民投票並宣佈科索沃是一個共和國。以米洛舍維奇爲首的南聯盟政府隨即派遣軍警進入科索沃鎮壓當地阿族人的反抗。從90年代中期開始科索沃的阿族游擊隊就以塞族軍政人物及設施爲目標開始進行遊擊戰。

1998年3月南聯盟軍隊開始協助當地警察對阿族游擊隊採取軍事行動。1997年以後科索沃地區不斷髮生武裝衝突事件,傷亡人員日趨增多,約30萬人淪爲難民。冷戰結束後北約和歐盟開始向前蘇東陣營的國家擴張,在這一過程中由米洛舍維奇執政的南聯盟被視爲是東南歐地區最後一個不受西方國家控制的地區小霸主,歐盟和北約爲了維持自己在東歐的勢力範圍將科索沃問題視爲是打擊南聯盟的有力工具。1998年底以美國爲首的北約開始介入科索沃危機:1999年3月24日北約開始轟炸塞爾維亞。在空中力量和高技術武器方面佔據絕對優勢的北約對南斯拉夫聯盟進行了連續78天的轟炸。

北約的轟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傷,12條鐵路被毀,50架橋樑被炸,20所醫院被毀,40%油庫和30%的廣播電視臺受到破壞,經濟損失總計達2000億美元。戰後科索沃成爲一個事實上獨立的政治實體,但國際社會仍普遍公認科索沃是塞爾維亞領土。科索沃本來就被塞爾維亞人視爲民族精神的寄託,而與北約的戰爭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民族情緒——在塞爾維亞人看來:科索沃的獨立是北約以武力侵犯塞爾維亞領土主權的結果,如果認可了科索沃的獨立無疑是對塞爾維亞民族尊嚴的踐踏,這是塞爾維亞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