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书法确实分为看的懂和看不懂两种,看的懂的大家很容易区分出书法品质的优劣等级,可以评说分享,而有些看不懂的往往让观众噤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了。

汉朝黄象书法

历朝历代,包括当代,看的懂的书法仍占主流,不管是石鼓文,还是八分书法,魏碑还是章草,行书,楷书,不管是李斯,还是蔡邕,钟繇还是王羲之,颜真卿,赵孟頫等等,他们通过线条所表达出的中国汉字的风格,风骨和艺术,已经载入了无量沙数的评价。

他们把书法的气、韵、势表达的那么饱满,在线条的转换中向人们倾诉书法的张力,活力和美感,字字有才气,字字有灵气,字字生珠玑,也因为他们的笔墨流转,风神涌动,才让书法的江山代代相连,人才辈出。
这些形质流美的书法作品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书法膜拜者,也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书家,包括当今的书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因为看的懂,喜闻乐见,所以评论也就特别的多,见解也就特别的丰盛,因为这是众人认可的美,所以上至阳春白雪,下至下里巴人,每个人都可以说上两句,而且懂书法和不懂书法,都能说出点道理,这是书法的主流,也是大众认可的方向,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明代徐渭书法


那么,那些很多人看不懂的书法是否就不是很好的书法,是不入流的书法呢?
回答是:不一定。有部分古代和当代的很多人看不懂的书法往往也具备巨大的艺术价值,他们往往在书法里注入了更多的个性价值和艺术追求方向,他们不泥古又不失古,他们个性张扬,大胆求变,看似乱石铺街,实则乱中有象,看似古拙呆滞,实则雅趣内置,看似东倒西歪,实则醉里藏真,谨严肃穆。

大众的看不懂恰恰是他们内心对艺术追求方向。拿徐渭的书法来说,就是放在现代绝大多数人的眼里,也不一定会认为是好书法,而在当时,除了李蛰、袁宏道等人外,也得不到时人应有的评价。因为其书法观、人生哲学、艺术思想等的不同,审美要求自然也做出许多的变革。所以我们看徐渭的书法,是天马行空,乱中求像,与当时流行的书风呈现着迥然不同的观点。这是徐渭的才情和人生际遇的另一面反映,是真我的化身,是旷达不屈的灵魂不受世俗羁绊的折射。

清代郑板桥书法


再如愿做“徐青藤门下之走狗”的郑板桥,我相信,他的板桥体,就是放在现在不懂书法的老百姓眼中,依然是不上规矩不认可的书法,这是什么书法啊,站不直扶不起的,东倒西爬的,但真是这样吗?

如果我们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稍有一点书法鉴赏的能力,相信你一定不会这样认为,诗书画“三绝”了李蛰、袁宏道等人外,也得不到时人应有的评价,因为其书法观、人生哲学、艺术思想等的不同,审美要求自然也做出许多的变革。所以我们看徐渭的书法,是天马行空,乱中求像,与当时流行的书风呈现着迥然不同的观点。这是徐渭的才情和人生际遇的另一面反映如果我们具备一定的书法基础,稍有一点书法鉴赏的能力,相信你一定不会这样认为,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绝不是浪得虚名!

秦朝李斯书法

为什么又说不一定呢?这是因为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一些过于独孤求变大家看不懂的书法,他们过于标新立异,他们不是泥古,是完全脱古,他们又不是仿今,因为今人也没有这样写的,他们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写出来的东西只有自己看懂,或者还有一众附和的人假装看懂,这样的书法带有“蛊惑”的成分,有些妖言惑众,迷糊众生,因此这样的书法不能算作书法,至多只能说是通过毛笔来表达别人看不懂的线条,目的是让你惊奇,看不懂,所以看不懂也罢。

你们认为,这样说有道理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