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的《红楼梦》,虽然已诞生了二百余年,却仍是人们百读不厌的经典。有趣的是,小说中的一些生活“新风尚”,现在看来也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分餐制

现在,大家都在提倡分餐制,这对节约粮食、预防传染、控制热量摄入有很多好处。

其实,《红楼梦》里,贾宝玉就提倡过一次“分餐制”。

在第四十回中,因为史湘云曾以螃蟹宴招待大家,贾母便和王夫人等商量给史湘云还席的事。

这时,贾宝玉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想法:

“既没有外客,吃的东西也别定了样数,谁素日爱吃的拣样儿做几样。也不要按桌席,每人跟前摆一张高几,各人爱吃的东西一两样,再一个什锦攒心盒子,自斟壶,岂不别致。”

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分餐形式:根据个人的喜好,量身提供饮食,既满足了每个人的口味,又避免了浪费,而且干净卫生,也平添了一番情趣。于是,贾母欣然应允。

在《红楼梦》中,“分餐”并不鲜见,比如凤姐与贾琏在炕上吃饭时,赵嬷嬷则把菜肴摆在杌上,坐在炕沿下的小脚踏上吃。而贾母等人吃饭时,凤姐等媳妇辈的要等贾母吃完再吃。

与这种封建社会等级关系决定的“分餐”相比,宝玉提倡的“分餐”显然更为平等时尚。

心理疏导

现代社会重视心理健康,提倡通过科学的方法缓解心理压力。

而在《红楼梦》中,也曾有过一段“心理疏导”,这就是经典的“晴雯撕扇”桥段。

晴雯是宝玉身边的四大丫鬟之一,风流灵巧,有林黛玉的风韵,深得宝玉的喜爱。

然而她的性格却像一块爆炭,个性要强,脾气倔强,受不了委屈。

这天,她不小心摔坏了扇子,因此被宝玉训斥了几句,竟与宝玉顶撞起来,接着便生了宝玉的气,甚至认为是宝玉“嫌弃”了她。

宝玉晚上回来时,见晴雯还在生闷气,便展开了一番“心理疏导”。

“扇子”是晴雯这次生气的心结,宝玉便从扇子入手,告诉晴雯物要为人所用,人不要被物所囿的道理。

宝玉说,“这些东西原不过是借人所用,你爱这样,我爱那样,各自性情不同。比如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它出气”。

宝玉的这番话,让晴雯感受到,自己是受到关心和尊重的。

虽然身为丫鬟,弄坏主人的扇子,这件事可大可小,但宝玉的话却已经告诉她,他是将她当做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奴仆,因此对她之前的训斥,也并不是主子训斥奴仆。

晴雯立刻开心起来,毫不客气地要撕扇子,宝玉果真笑着递给她。

随着嗤嗤几声,扇子被撕成碎片,二人开怀大笑,心理上的阴霾荡然无存。

千金难买一笑,而宝玉通过心理疏导,让晴雯放下心底的委屈,重新绽放了美丽的笑容。

简时尚

现代社会的时尚,推崇简洁有设计感,更适应繁忙的工作,也让生活惬意轻松。男装女穿,也成了许多时尚女子喜爱的风格。

而在《红楼梦》中,史湘云就是这样的“风尚女孩”。

湘云豪迈超逸,活泼直率,在女娇娥的美貌中,包裹着一颗男儿心。“是真名士自风流”的她,不拘小节,倜傥洒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醉了就卧倒在芍药花下酣然大睡,成就了“史湘云醉卧芍药茵”的经典片段。

这样与众不同的湘云,喜爱的穿着打扮与其他女子不同。相比于精致繁琐的女儿装,她更喜欢潇洒利落的男装。

在湘云儿时,她曾穿上贾宝玉的袍子和靴子,猛一看,那股俊朗劲儿就像宝兄弟,让贾母也错认了她。

在《红楼梦》第四十九回中,湘云又秀了一回女穿男装的时尚。

大家正要赏雪,看到史湘云来了,穿着“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

黛玉直嘲笑她像个孙行者。而这还不算重点,重点是湘云当即脱去外套,给大家看她里边的打扮:

“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

一身的男装短打扮,潇洒利落,竟让大家赞叹不已。大伙都夸她打扮成小子模样,比女装更加俏丽动人。

这样利落的男装范儿,更符合湘云豪迈的性格,也无意中引领了一把大观园的时尚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