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考成绩出来后,刘学红被北京大学录取,终于圆满了自己的大学梦。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刘学红出生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全村寥寥数几十户人家,全部以务农为生,包括刘学红的父母也是如此。


世道不济、命运不公。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尽相同。少数人出生便是穿金戴银、大富大贵,站在金字塔的尖端,俯瞰芸芸众生;

在这时,考试就成为了改变人生出路的绝佳办法。古代有八股文做科考之用,许多文人墨客苦苦困于科举一生。柳永已经足够有才,


到现代,科举考试当然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的高考。高考制度在给予众多学子以希望的同时,也为我国选拔了大量人才。然而因为时代的动荡,这场寒门学子的升学道路却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被整整切断了十年。

“读书是我唯一的出路”

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刘学红出生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里,全村寥寥数几十户人家,全部以务农为生,包括刘学红的父母也是如此。

村中的长辈多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并不多看重读书,尤其是在刘学红还是一个女孩的情况下,他们对于刘学红的学习并不支持甚至持反对意见。

即使父母不太支持自己,但是刘学红软磨硬泡,保证自己学习也不会耽误家中的家务,刘学红的父母才勉强同意。

刘学红的条件相当艰苦,村子里没有学校,小学的时候,唯一的学校在非常远的镇子上,为了上学,刘学红要天不亮就起床,赶上好几里的山路。


刘学红的梦想是考上大学。当时父母知道她想上大学以后,只是皱了皱眉:“

1976年,刘学红毕业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高考已经在那个时候被废除,而作为知识青年的她,更是要下乡改造。

她被分配到了北京市密云县的一个大队。每天面对的,不再是散发着好闻墨香味的课本,而变成了冗杂繁琐的活计。

刘学红的希望再一次破灭了,她与大学似乎注定有缘无分了。

恢复高考,状元登科

虽然似乎读书无望,但是刘学红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习生涯。

当时生产队每天都要干很多很多活:什么插秧、割草、砍柴、做饭之类的,将知识青年们的生活赛的满满当当。当时的大家几乎每天一睁眼就是干活,再闭上眼就是睡觉了。就这样,刘学红依然能够从自己紧张的生活中抽空出来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她一边干活一边背课文,一边洗衣服做饭一边念叨数学公式。当时工友都劝她


但是刘学红不听,她相当执拗,还是我行我素的学习。

皇天不负苦心人,

之前刘学红最拿手的是物理,但是由于长达一年的荒废,刘学红再次参加高考的时候,选择了文科。一个星期后,她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的高考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当时这则作文被

高考成绩出来后,刘学红被北京大学录取,终于圆满了自己的大学梦。在谈到曾经的坎坷磨难时,她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