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季度傳統汽車累計銷量:326輛,同比下滑97.85%。主要受疫情影響,上汽集團、一汽轎車、比亞迪、長城、北京汽車、廣汽集團在一季度遭遇“滑鐵盧”,面臨營收、淨利雙下跌,其中淨利潤下滑均超八成。

  受傳統春節銷售淡季,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車企一季度銷量大幅下跌,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汽車市場整體銷量下滑42.4%至367.2萬輛。

  近日,隨着多家國內上市車企2020年一季度財報的陸續發佈,銷量下滑的影響也直觀地體現在了一季度財報上。車企們一季度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下滑,虧損經營也成爲普遍現象。主要受疫情影響,上汽集團、一汽轎車、比亞迪、長城、北京汽車、廣汽集團在一季度遭遇“滑鐵盧”,面臨營收、淨利雙下跌,其中淨利潤下滑均超八成;大部分合資工廠都位於疫情核心地區湖北省的東風汽車,呈現虧損也是意料之中;雖然長安汽車、江鈴汽車一季度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超100%,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仍爲虧損狀態;而對於原本處在邊緣化的衆泰汽車、海馬和力帆股份來說,今年一季度財報更是不忍直視,行業“馬太效應”加速。

  下面是《中國汽車報》記者,對13家整車上市企業披露的一季度財報進行梳理與分析:

  1、上汽集團:淨利潤下滑86.42%

  營業總收入:1012.49億元,同比下滑48.35%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21億元,同比下滑86.42%

  一季度累計銷量:67.9萬輛,同比下滑55.71%

  作爲上汽集團銷量主力的兩大合資車企,上汽大衆和上汽通用一季度銷量降幅均接近六成。其中,上汽大衆銷售18.3萬輛,同比下降60.9%;上汽通用銷售17.9萬輛,同比下降58%。

  ►短評:

  作爲上汽兩大利潤奶牛,上汽大衆和上汽通用銷量降幅均遠超行業平均水平。受疫情帶來的影響不會很快結束,上汽集團也應該思考在新經濟形勢該如何調整。

  2、一汽轎車:淨利大跌80%

  營業收入:286.35億元,同比下滑3.98%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82億元,同比下滑80.06%

  在一季度,中國一汽共生產整車55.7萬輛,同比下滑27.6%;銷售整車60.8萬輛,同比下滑22.56%。值得注意的是,一汽自主品牌奔騰、紅旗逆勢取得雙位數增長,而合資品牌的表現則不太理想。

  ►短評:

  一汽轎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傳統的利潤大頭合資品牌正在走向疲軟,其自主品牌雖逆市增長,但仍面臨其他自主品牌的諸多挑戰。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汽轎車完成重組,擬更名爲一汽解放,將變更爲商用車整車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後,第一次發佈業績預告。讓業績較好的商用車版塊上市,有利於結束一汽轎車虧損的局面,提升一汽轎車的市值。

  3、長城汽車:虧損6.5億元

  營業收入:123.81億元,同比下滑43.94%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6.50億元,同比下滑184.08%

  累計銷量:15.03萬輛,同比下降47.04%

  ►短評:

  長城汽車表示,業績下滑主要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集團產銷量同比減少,以及受盧布匯率下跌影響,海外子公司尚未償付的外幣負債採用資產負債表日即期匯率折算產生匯兌損失所致。隨着疫情的緩解,長城汽車加庫存帶來的銷量彈性或將在二季度逐步體現,隨着下半年全新平臺車型的發佈,公司盈利能力和產品競爭力有望提升。

  4、長安汽車:實現盈利但經營狀況仍無好轉

  營業收入:115.64億元,同比下滑27.76%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6.31億元,同比增長130.10%

  ►短評:

  需要注意的是,長安汽車一季度淨利潤包含2019年長安新能源混改所獲得的20.84億元非經常性損益,扣除後,其淨利潤爲-17.93億元,經營狀況仍無好轉。合資板塊不振是導致長安汽車淨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一季度,長安福特銷量爲3.05萬輛,同比下降17.24%;長安馬自達銷量爲1.73萬輛,同比下降48.08%。

  5、比亞迪:淨利潤跌85%

  營業收入:196.78億元,同比下降35.1%

  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13億元,同比下降84.98%

  一季度累計銷量:6.13萬輛,同比下降47.89%

  新能源汽車銷量:2.22萬輛,同比下降69.67%

  ►短評:

  一季度,比亞迪獲得政府補貼5.33億元,除去補貼後其第一季度淨利潤爲虧損4.2億元。比亞迪表示,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以及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度下滑,導致公司一季度汽車業務受到影響。隨着刀片電池和新車型的發佈,二季度比亞迪能否觸底反彈,我們拭目以待。

  6、廣汽集團:利潤下滑96%

  營業收入:107.65億元,同比下滑24.48%

  淨利潤:1.18億元,同比下滑95.73%

  廣汽豐田、廣汽本田一季度銷量同比分別下降24.24%和46.18%,廣汽菲克、廣汽三菱前一季度累計銷量均大跌超65%;合資板塊銷量受衝擊,一季度廣汽集團合營、聯營企業盈利同比下降64.91%,投資收益僅爲8.93億元。

  ►短評:

  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依然是支撐廣汽集團達成業績的主要依託。廣汽已將年度銷量增長目標由8%降至3%,能否達成,依然要看“兩田”的表現。

  7、北京汽車:淨利潤跌95%

  營業收入:329.8億元,同比減少29.4%

  淨利潤:6084.98萬元,同比減少95.1%

  ►短評:

  北京汽車乘用車板塊中北京奔馳對其利潤貢獻最大。數據顯示,北京奔馳一季度累計銷量爲11萬輛,同比下滑24.2%;北京現代銷售10.82萬輛,同比下滑43.3%。對於業績下滑,北京汽車表示,疫情對汽車行業的整體衝擊,整車銷量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滑,從而導致集團效益下降。

  8、江淮汽車:虧損3.56億元

  營業收入:91.20億元,同比下降37.68%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虧損:3.56億元,上年同期盈利6463.59萬元

  一季度累計銷量:8.34萬輛,同比下降35.53%

  ►短評:

  儘管江淮汽車在2019年收到政府補貼高達11.17億元,助力其當期扭虧爲盈,但從長遠發展而言,如何提升主營業務的盈利能力,仍是其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9、東風汽車:處疫情中心不影響全年目標

  營業收入:20.7億元,同比下降33.7%

  歸母淨利潤:虧損2764.7萬元,上年同期爲1.2億元。

  ►短評:

  身處疫情中心的東風汽車,一季度的業績和銷量不理想在意料之中。東風汽車表示,公司爭取在疫情結束後挽回損失,努力追趕年初制定的全年經營目標。

  10、江鈴汽車:補貼助增長

  營業收入:46.19億元,同比下滑29.01%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0.69億元,同比增長176.10%。

  一季度累計銷量:44,965輛,同比下降30.93%

  ►短評:

  1.6億元政府補貼是報告期內江鈴汽車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的原因,但靠補貼實現淨利潤回正不是長久之計。採取“商乘並舉”戰略後,非但沒能給江鈴汽車帶來預想中的“比翼雙飛”,反而丟失了在商用車做強機會,在乘用車市場至今還拿不出一款有競爭力的產品。

  11、海馬汽車:虧損近1億元

  營業收入:4.42億元,同比下跌37.85%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0.9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0.44億元相比,虧損額度進一步擴大

  一季度累計銷量:2591輛,同比下降49.12%

  ►短評:

  自2017年以來,海馬汽車在市場中的銷量一路下滑,公司連年虧損。去年,海馬汽車依靠出售公司不動產得以實現盈利。但無研發實力和優勢車型,其未來市場表現仍不容樂觀。

  12、衆泰汽車:淨利潤劇降494%

  營業收入:2.09億元,同比下降94.71%,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4.17億元,同比下降了494.10%

  ►短評:

  對於一家曾經一年賣出超過30萬輛汽車,一年營收超過200億元的車企來說,3個月時間才實現2.1億元的營收,業績不可謂不慘淡。由於國六車型研發應對不足,直接導致衆泰汽車去年下半年開始在部分省市處於“無車可賣”的情況,銷量大幅下滑。從一季度財報看,2020年仍將會是衆泰汽車非常艱難一年。

  13、力帆汽車:虧損1.97億元

  營業收入:5.6億元,同比下降74.88%

  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97億元,同比下降103.06%

  一季度傳統汽車累計銷量:326輛,同比下滑97.85%

  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37輛,同比下滑94.6%

  ►短評:

  力帆面臨着來自與盼達汽車被視爲“兄弟內鬥”的糾紛,鉅額負債,虧損加劇,還有產品質量、企業戰略等方面的問題。對於已經被債務拖入生死局的力帆而言,造車已不是第一要務,“還債”纔是。

  有行業分析人士表示,“一季度財報是特殊市場環境下的‘特殊報告’”,不能作爲企業真實盈利能力的反映。隨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以及近期一系列消費刺激政策的推出,消費市場的需求有望得到釋放,與此同時,車企近期的促銷活動也將使部分需求被挖掘。業內均盼望車市將在第二季度出現反彈,但購買力的下降爲車市帶來的負面影響難以消除,對於衆車企們來說,“打鐵還需自身硬”依然適用,誰能找到過冬的法寶至關重要。

  (注:文內所有數據來自各大車企官方平臺的財報表,以上排名不分先後)

  文:陳豔 編輯:齊萌版式:劉曉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