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陈于王写“不爱江山爱美人”,并非赞美朱由崧是痴情的皇帝,而是讽刺他荒淫误国,“少小风流惯”的恶习,使得南明在他的手里。以前听过一首歌,名字是“爱江山更爱美人”,貌似还有相关的历史剧,讲述的是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故事。

孟子曾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之中,充满各种各样的选择,当鱼和熊掌只能选其一的时候,有人会选鱼,有人会选熊掌。没有对与错,只是出发点不同罢了。古代多数人的理想都是“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但往往不能如愿,做到醉卧美人膝就很不错了。

以前听过一首歌,名字是“爱江山更爱美人”,貌似还有相关的历史剧,讲述的是顺治皇帝和董鄂妃的故事。纵观历史,对于绝大部分帝王来说,江山的重要性,远在美人之上。但是,也不乏少数皇帝,把江山社稷抛之脑后,沉迷于声色犬马,从而导致身死国灭,南陈后主陈叔宝,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再说顺治皇帝,独宠董鄂妃一人,对其余后宫佳丽视而不见,包括名正言顺的皇后。作为一国之君,顺治虽然没荒废朝政,但把很多精力放在董鄂妃身上,本想与她白头偕老,结果天妒红颜,董鄂妃二十岁就消香玉陨,顺治伤心过度,心如死灰,若非群臣苦苦哀求和阻拦,他就剃度出家了。

在顺治看来,什么万里江山,什么荣华富贵,都无法和心爱的女人董鄂妃相比。如果可以交换,他愿意拿皇位换回董鄂妃重生,而且毫不犹豫。如此痴情的帝王,也算是让人大开眼界,从而流传出“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说法。其实,这句话出自清代文人陈于王的一首诗,上一句诗才是精华,却少有人知。
《题桃花扇传奇》
清代:陈于王
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
福王少小风流惯,不爱江山爱美人。
陈于王,字健夫,出生于江南水乡苏州,生卒年月不详,从他遗存的诗文可推测,应该属于明末清初时期的文人。康熙三十八年,戏曲作家孔尚任,创作戏曲《桃花扇传奇》,描述的是明朝亡国前的一些趣事,主角为江南名士侯方域和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因爱情故事感人,很快流传到大街小巷。

别人把该戏曲当成茶余饭后谈资的时候,陈于王却感慨万千,有感而发写下《题桃花扇传奇》一诗。前两句“玉树歌残迹已陈,南朝宫殿柳条新”,昔日的繁华早已不再,陈朝的宫殿不见踪影,而在宫殿遗址处的柳树,长出新的枝条。此处用对比手法,描绘沧海桑田的变化。
为何诗人刻意写陈朝之事,不写其他朝代呢?陈朝的亡国之君陈叔宝,不是称职的皇帝,在位期间荒废朝政,沉迷于酒色,对妃子张丽华非常宠爱,甚至让她处理朝政。原本实力尚可的陈朝,被弄得乌烟瘴气,若陈叔宝的老爸泉下有知,肯定会骂他败家子。

后来,陈朝灭亡,隋文帝杨坚对陈叔宝挺不错,赐他宅邸,且封他为长城县公。但是,陈叔宝仍旧改不掉坏习惯,整日醉生梦死,正如古人所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第三句“福王少小风流惯”,福王指的是南明皇帝朱由崧,他从小风流成性,根本不是当皇帝的料,却因找不到合适人选,被高杰、卢九德等人拥立为皇帝。
作为南明皇帝,占据半壁江山,如果朱由崧能有崇祯皇帝一半的骨气,也不至于太差。但是,朱由崧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任由马士英、阮大铖等人胡作非为,他自己沉湎于酒色之中,结果可想而知。八个月后,朱由崧就被清军逮捕并处死,有这样的结局,朱由崧纯属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陈于王写“不爱江山爱美人”,并非赞美朱由崧是痴情的皇帝,而是讽刺他荒淫误国,“少小风流惯”的恶习,使得南明在他的手里。假如你穿越到古代做皇帝,是更爱江山,还是更爱美人呢?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