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学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更应该培养青年人的责任担当和格局视野”,对此李纲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强调科学研究的必备素养时,要求学生重视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想要让自己的能力持续提升,需要在挫折中打磨心性、锤炼韧性”,李纲如是说,真心关爱学生,更加要注重其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做对社会有用的科研”,这一原则贯穿始终,也是李纲向学生传递的重要理念。

三尺讲台一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他是一位科学家,探索真理是他的担当,他是一名老师,传道授业是他的责任,他是李纲老师,来自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李纲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武汉大学第十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秘笈①:关爱学生靠真心

作为教师,李纲把真心关心学生放在“好导师”标准的第一位。

2018级情报学硕士梁镇涛清楚地记得,在面临读博与否的选择时感到很困惑,得知情况的李纲尽管彼时科研与教学任务非常繁重,忙得不分昼夜,仍把梁镇涛喊来认真询问情况,一一解答他的迷惑之处。在李纲看来,身为导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业上的指引,更重要的是在学生启航阶段,为他们指引航向。几个小时的时光在师生倾心交谈中一晃而过,一席谈话让梁镇涛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也明确了未来的方向。

授之以学诲之以教赠之以情”,老师不一定为学生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但寒来暑往、日常琐碎中却能见真心。“能在这个师门再待上几年,真的是一件很幸运幸福的事”,每次想到李纲老师的细心和耐心,梁镇涛都会感觉特别温暖。

教学的同时,李纲也在观察这一代年轻人。在他眼中,当代的大学生聪明、知识基础好、学东西非常快,但需要加强逻辑能力,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到切入点去解构问题,其次是人文素养不够,阅读面窄。

“大学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更应该培养青年人的责任担当格局视野”,对此李纲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在强调科学研究的必备素养时,要求学生重视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想要让自己的能力持续提升,需要在挫折中打磨心性、锤炼韧性”,李纲如是说,真心关爱学生,更加要注重其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培养。

学生们时刻记得李纲对他们的期许:担当,勇气,合作。这三个词高度概括了一名研究生应当具有的品质,“要有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做对社会有用的科研;要有不断试错的精神,不因一时的困境自我否定;做科研不能闭门造车,需要有合作共享精神。”这是2019级情报学硕士吴雪华从导师李纲身上学到的。他们铭记着李纲的“六字箴言”,也在各自的科研之路上实践着,体会其中的深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精神。

秘笈②:营造氛围很暖心

李纲很重视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这也是他的“好”导师秘笈之一。

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个温和亲切、平易近人的老师,其言传身教中展现的博学、真诚和谦逊令人自然产生一种向老师学为人、处事、治学的动力。

吴雪华对李纲的第一印象是风趣热情、爽朗幽默,相处愈长,了解愈深,愈是为李纲乐观豁达的处事风格所折服。“老师的性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对科研、对生活的态度,让我在遇到难关时能以一种更加平和的态度去应对。”实验室里,他们向李纲学习知识,实验室外,他们向李纲学习人生

梁镇涛常常听到一墙之隔后老师办公室的笑声,他说:“李老师真的很亲切,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来自于他的个人品质和他营造的师门氛围,整个实验室常年处于一种认真、自觉、团结的氛围中,这是一种非常健康积极的动力。”在这种氛围下,学术指导不再是教师一人的任务,师兄帮助师弟,前辈带领后辈成为了他们共同进步的方式。

传承而形成的良性循环,或许就是实验室长久以来的积极氛围背后的“秘密”。

秘笈③:指引学生有决心

科研成果固然带来了成就感和快乐,但工作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其中的曲折也不少。李纲坦言:“做科研,碰壁是常态,科学家也是人,也会有情绪波动。”灵感迸发的亢奋时刻,他会半夜三更起来写构思、写想法,遇到瓶颈找不到解决方法时,也常常被郁闷和低落情绪裹挟。而热爱往往是让人不堕信心、不失希望的力量源泉,因此,对于有志于科研的学生,他的建议是:看看自己合不合适,问问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兴趣

在做科学家的路上,他和他的学生们一样,都只是真理的信徒,作为领路人,他要求自己能为学生在关键问题方向上提供指引,尽量减少后辈走弯路的可能,这是他心中对“好导师”的第三条重要标准。三尺讲台,方寸之间尽是爱与责任

行胜于言,吴雪华说:“李老师深耕情报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二十余年,对专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见解和敏锐的洞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科研引路人。”前辈的带领仿佛科研之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着她在学术研究上行稳致远,向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真理探索者进发。

潜心研究,坚持本心

李纲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大数据信息集成方法,面向两个大的场景,一个是国家安全,包括突发事件、社会治理等;另一个是科技服务,主要面向长江中游城市群,大部分是面向场景解决问题的应用性工作。同时,他也做一些基于兴趣的探索性工作,例如关于科学技术人机合作和时空演化的探索,期望发现一些有意思的规律。

在今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他和团队正在开发一个“海外疫情应急情报信息平台”,旨在为海外的中国机构和中国公民提供服务。这不仅有利于国家对海外公民的健康情况有更全面的把握,助力国际疫情防控,为后期的人口跨境流动做好准备,在情感上,也能让海外华人华侨更有安全感

做对社会有用的科研”,这一原则贯穿始终,也是李纲向学生传递的重要理念。

李纲老师有话说

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一场历练。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样子:脸上洋溢着激情和活力,心中充满着勇气和梦想肯努力有担

真心关心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做学生关键问题上的引路人,这是他心中对“好”导师的要求。而师生这场人世间偶然的相遇,让我们相互成就,共同进步,注定成为彼此最好的回忆。

来源:武汉大学 文字:编辑:殷丽雯 审核:邢知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