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要教會學生專業技能,更應該培養青年人的責任擔當和格局視野”,對此李綱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在強調科學研究的必備素養時,要求學生重視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拓寬知識面,“想要讓自己的能力持續提升,需要在挫折中打磨心性、錘鍊韌性”,李綱如是說,真心關愛學生,更加要注重其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培養。“做對社會有用的科研”,這一原則貫穿始終,也是李綱向學生傳遞的重要理念。

三尺講臺一畝田,種桃種李種春風。他是一位科學家,探索真理是他的擔當,他是一名老師,傳道授業是他的責任,他是李綱老師,來自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李綱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

武漢大學第十屆“我心目中的好導師”

祕笈①:關愛學生靠真心

作爲教師,李綱把真心關心學生放在“好導師”標準的第一位。

2018級情報學碩士梁鎮濤清楚地記得,在面臨讀博與否的選擇時感到很困惑,得知情況的李綱儘管彼時科研與教學任務非常繁重,忙得不分晝夜,仍把梁鎮濤喊來認真詢問情況,一一解答他的迷惑之處。在李綱看來,身爲導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學業上的指引,更重要的是在學生啓航階段,爲他們指引航向。幾個小時的時光在師生傾心交談中一晃而過,一席談話讓梁鎮濤有種撥雲見日的感覺,也明確了未來的方向。

授之以學誨之以教贈之以情”,老師不一定爲學生做了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但寒來暑往、日常瑣碎中卻能見真心。“能在這個師門再待上幾年,真的是一件很幸運幸福的事”,每次想到李綱老師的細心和耐心,梁鎮濤都會感覺特別溫暖。

教學的同時,李綱也在觀察這一代年輕人。在他眼中,當代的大學生聰明、知識基礎好、學東西非常快,但需要加強邏輯能力,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找到切入點去解構問題,其次是人文素養不夠,閱讀面窄。

“大學要教會學生專業技能,更應該培養青年人的責任擔當格局視野”,對此李綱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在強調科學研究的必備素養時,要求學生重視學習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拓寬知識面,“想要讓自己的能力持續提升,需要在挫折中打磨心性、錘鍊韌性”,李綱如是說,真心關愛學生,更加要注重其人格的塑造、能力的培養。

學生們時刻記得李綱對他們的期許:擔當,勇氣,合作。這三個詞高度概括了一名研究生應當具有的品質,“要有對國家和社會的責任感,做對社會有用的科研;要有不斷試錯的精神,不因一時的困境自我否定;做科研不能閉門造車,需要有合作共享精神。”這是2019級情報學碩士吳雪華從導師李綱身上學到的。他們銘記着李綱的“六字箴言”,也在各自的科研之路上實踐着,體會其中的深意,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學術精神。

祕笈②:營造氛圍很暖心

李綱很重視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這也是他的“好”導師祕笈之一。

在學生眼中,他是一個溫和親切、平易近人的老師,其言傳身教中展現的博學、真誠和謙遜令人自然產生一種向老師學爲人、處事、治學的動力。

吳雪華對李綱的第一印象是風趣熱情、爽朗幽默,相處愈長,瞭解愈深,愈是爲李綱樂觀豁達的處事風格所折服。“老師的性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對科研、對生活的態度,讓我在遇到難關時能以一種更加平和的態度去應對。”實驗室裏,他們向李綱學習知識,實驗室外,他們向李綱學習人生

梁鎮濤常常聽到一牆之隔後老師辦公室的笑聲,他說:“李老師真的很親切,他對我最大的影響來自於他的個人品質和他營造的師門氛圍,整個實驗室常年處於一種認真、自覺、團結的氛圍中,這是一種非常健康積極的動力。”在這種氛圍下,學術指導不再是教師一人的任務,師兄幫助師弟,前輩帶領後輩成爲了他們共同進步的方式。

傳承而形成的良性循環,或許就是實驗室長久以來的積極氛圍背後的“祕密”。

祕笈③:指引學生有決心

科研成果固然帶來了成就感和快樂,但工作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其中的曲折也不少。李綱坦言:“做科研,碰壁是常態,科學家也是人,也會有情緒波動。”靈感迸發的亢奮時刻,他會半夜三更起來寫構思、寫想法,遇到瓶頸找不到解決方法時,也常常被鬱悶和低落情緒裹挾。而熱愛往往是讓人不墮信心、不失希望的力量源泉,因此,對於有志於科研的學生,他的建議是:看看自己合不合適,問問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興趣

在做科學家的路上,他和他的學生們一樣,都只是真理的信徒,作爲領路人,他要求自己能爲學生在關鍵問題方向上提供指引,儘量減少後輩走彎路的可能,這是他心中對“好導師”的第三條重要標準。三尺講臺,方寸之間盡是愛與責任

行勝於言,吳雪華說:“李老師深耕情報學教學和科研工作二十餘年,對專業的發展具有深刻的見解和敏銳的洞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科研引路人。”前輩的帶領彷彿科研之路上的一盞明燈,指引着她在學術研究上行穩致遠,向成長爲一名合格的真理探索者進發。

潛心研究,堅持本心

李綱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大數據信息集成方法,面向兩個大的場景,一個是國家安全,包括突發事件、社會治理等;另一個是科技服務,主要面向長江中游城市羣,大部分是面向場景解決問題的應用性工作。同時,他也做一些基於興趣的探索性工作,例如關於科學技術人機合作和時空演化的探索,期望發現一些有意思的規律。

在今年新冠疫情的背景下,他和團隊正在開發一個“海外疫情應急情報信息平臺”,旨在爲海外的中國機構和中國公民提供服務。這不僅有利於國家對海外公民的健康情況有更全面的把握,助力國際疫情防控,爲後期的人口跨境流動做好準備,在情感上,也能讓海外華人華僑更有安全感

做對社會有用的科研”,這一原則貫穿始終,也是李綱向學生傳遞的重要理念。

李綱老師有話說

生命是一個過程,是一場歷練。年輕人就應該有年輕人的樣子:臉上洋溢着激情和活力,心中充滿着勇氣和夢想肯努力有擔

真心關心學生,營造良好的合作氛圍,做學生關鍵問題上的引路人,這是他心中對“好”導師的要求。而師生這場人世間偶然的相遇,讓我們相互成就,共同進步,註定成爲彼此最好的回憶。

來源:武漢大學 文字:編輯:殷麗雯 審覈:邢知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