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夏,新华央广等十多家媒体组成的“隆阳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采访团”来到了火热的脱贫攻坚现场,深入到丙麻乡回龙村朱文海家里关心起产业化养殖肉鸡的收入情况,步入田间地头看到了芒宽乡成片的沃柑长势喜人,亲眼所见潞江之滨的火龙果基地村民正忙碌不堪。丙麻乡将小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生动实践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激活了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为新生活铺开幸福路,如今,在隆阳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下,像朱文海一样敢试敢干的村民不断涌现出来,收入也正芝麻开花节节高。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隆阳区以实干笃定前行,用汗水浇灌收获,脱贫攻坚成效遍地开花。近日,新华央广等十多家媒体持续关注隆阳脱贫攻坚成效,并就隆阳脱贫成效讲出了一个个直击人心的“脱贫攻坚隆阳好故事”、传递出一曲曲铿锵有力的“脱贫攻坚隆阳好声音”,让隆阳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干部帮扶热情高涨,群众致富斗志昂扬,共同绘就全面小康幸福底色的信心空前坚定。

初夏,新华央广等十多家媒体组成的“隆阳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采访团”来到了火热的脱贫攻坚现场,深入到丙麻乡回龙村朱文海家里关心起产业化养殖肉鸡的收入情况,步入田间地头看到了芒宽乡成片的沃柑长势喜人,亲眼所见潞江之滨的火龙果基地村民正忙碌不堪……有关隆阳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发展路径,采访团记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写在字里行间;能让采访团记者切身体会到新天新地新气象的芒宽乡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点成了笔下阔步奔小康不可少的经典案例……

步伐稳实,筑牢隆阳美好生活根基

央广网报道称隆阳区已脱贫户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312个产业项目助力贫困群众增收换‘穷业’,实现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潞江镇江东村的村民在火龙果基地里务工

小肉鸡、沃柑、火龙果,小作物里含着大方略。曾经因缺水而沉寂的贫瘠土地,或因缺技术小而零散种养殖,或因销路不畅而停摆的产业……好在隆阳区坚持把产业扶贫提质增效作为重中之重,从基地建设、技术支撑、产销对接等方面做实、做强产业扶贫。企业放心入驻、乡亲们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实现了让荒山获重生、让贫瘠土地焕发活力、让村民“一地实现多份收入”,隆阳产业扶贫的成功探索,做到了培育好产业扶贫“富根”。

近年来,隆阳区教育系统以教育精准扶贫统揽全局工作,严格落实惠民政策、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稳步推进改薄项目建设、全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抓实“推普”工作、改善办学条件……迎来了喜人成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上升。

中国日报在《保山市隆阳区教育精准扶贫收效明显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58%》一文中指出隆阳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教育扶贫作为一种内生动力的培育,不仅能让孩子在精神和文化上脱困,进而为提高家庭脱贫注入强大动能,为全面小康筑牢根基。

辛街乡中心卫生院 侯开旷 摄

云南网报道认为隆阳区举全力抓好健康扶贫各项工作,为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

从清早开始,陆陆续续来辛街乡卫生院里咨询或是看病的人群,脸上似都挂上了满意的标签,携着从卫生院带出的健康的希望与曙光,继续在“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路上大步前行。

“保障医疗质量与服务,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健康意识,切实做好帮扶工作,减少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辛街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张菁谈起了健康扶贫目标,全面打通健康扶贫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扎扎实实解决了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实现了‘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提高了贫困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撑起了健康“保护伞”。

接续奋斗,谱写隆阳共赴小康篇章

新华网报道称“隆阳区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重点,发展“贫困户种养+公司收购”“产业扶持+合作社兜底”“合作社代养”等产业扶贫模式,实施农业产业项目,确保贫困户至少参与1项持续稳定增收产业”。

丙麻乡小肉鸡养殖产业 侯开旷 摄

丙麻乡回龙村朱文海家享受了产业扶贫的红利,同样也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受益者。朱文海作为村里第一批带头养殖肉鸡的农户,自建500平方米鸡舍与沐丰养殖有限公司合作养鸡。在养殖过程中公司提供饲料、药品、鸡苗,并随时安排技术员上门查看指导,等鸡出栏后又上门收购。在尝试的第一年里朱文海家就养了三批土杂鸡,每批4500多羽,单养鸡就有5万元左右的收入。

“产业化、规模化的养殖肉鸡,我是从想都不敢想,到现在轻车熟路,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公司与合作社的全力帮扶。”朱文海感慨。

“公司+合作社+农户”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持续力。丙麻乡将小农户生产与规模化经营结合起来,生动实践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激活了群众的“自我造血”能力,为新生活铺开幸福路,如今,在隆阳区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下,像朱文海一样敢试敢干的村民不断涌现出来,收入也正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华网还认为“在易地搬迁安置点开发保洁员、护林员、护路员等公益性岗,加强对搬迁群众就业、就学、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管理服务,真正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如今在芒宽乡的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点实行“党建+社会治理”,移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形成了强大的自我发展与社区发展的内生动力;采取“龙头企业+基地+移民”让移民能稳定就业,带来稳定收入。现初步实现了“民族安定团结、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稳有序”,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共赴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

芒宽乡的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安置点

春城晚报报道称隆阳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区域性整体减贫成效明显,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云南经济日报在《保山市隆阳区:抓实“六大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一文中点赞“隆阳区抓实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饮水安全和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六大工程’,努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危房改造和脱贫成果巩固等工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