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很有意思,曾经有过好几个“意外”出生的孩子,对历史产生了“意外”的影响。

比如刘邦,对女婿赵王张敖的爱妾赵姬一夜风流,就生下了后来在反吕斗争中做出很大贡献的淮南厉王刘长;

汉景帝喝醉酒,非要临幸来例假的爱妾程姬,程姬让侍女唐儿去顶替一下,就生下了东汉创始人刘秀的先祖长沙定王刘发。

而我们今天的主角,就是刘邦只临幸了一次的女人薄姬,和她的儿子汉文帝刘恒。

薄姬的母亲魏媪是魏国宗室后代,可能不甘心自己明明应该是个王女,却因为秦灭六国成为一个平头百姓,她就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

秦末,六国后裔纷纷起兵复国,魏国宗室魏豹也是其中之一,他自称魏王,加入了反秦洪流。魏媪觉得机会来了,就把女儿送到魏豹身边。毕竟自己当不成公主了,让女儿当个王妃也不错。

不过,魏豹这人的政治眼光实在不怎么样。

灭秦后,项羽封十八路诸侯,魏豹名列其中,获封西魏王。汉王刘邦暗渡陈仓出兵与项羽争夺天下,魏豹这个墙头草看见刘邦兵威大盛,立刻依附刘邦攻打项羽。

结果彭城一战,刘邦被项羽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而逃。魏豹看到刘邦靠不住了,翻脸比翻书还快,马上撇清和刘邦的关系,宣布中立。

可能魏媪那恢复往日荣华的心一直没有平静,总想着让女儿女婿“再创辉煌”。好巧不巧,她遇到了当时名噪一时的女术士许负,便立刻请去魏豹王宫中算卦。

这算命的倒也神奇,说魏媪的女儿薄姬命中注定当生天子。魏豹喜出望外,自己的老婆要生一个天子出来,那不就意味着自己是天子吗?

从此,魏豹对薄姬更加重视。更要命的是,他根据许负的“指导思想”,竟然决定彻底跟刘邦决裂,和项羽联合,要打一片天地出来!

可惜,这伙计面对的敌手是几百年才出一个的韩信。刘邦为了安心对付项羽,让韩信率军十万伐魏。魏豹在“兵仙”面前自然不堪一击,被韩信围城死逼,山穷水尽之下只好献城投降。

刘邦当然看不起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不久之后,魏豹被御史大夫周苛杀死,他的姬妾们也都没入宫中为奴,薄姬就到织房做手工活儿去了。

那薄姬怎么就成了刘邦的女人呢?

没太多理由,就是因为刘邦好色!有一次他到织房,看到薄姬长得好看,就纳入后宫了,同样有此命运的还有管夫人和赵子儿,她们都是魏豹的姬妾。

刘邦有没有听过许负那个薄姬必生天子的预言呢?估计没有,就算听过也没当回事。因为刘邦后宫女子太多,他一开始根本没怎么把薄姬放在心上。甚至我们可以怀疑,许负算命这个事情,极有可能是后来史官为了标榜汉文帝是“真命天子”而编的故事。

入了后宫的薄姬,基本等于进了冷宫。倒是管夫人和赵子儿很得刘邦宠爱,多次承雨露之欢,羡煞后宫女子。

说起来,这俩人当年还跟薄姬有过“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刘邦无意间听到二人提起当年和薄姬的事情,才猛然想起原来还冷落了这么一个女人,那就“雨露均沾”吧。

当晚,刘邦临幸了薄姬,薄姬表示,自己昨晚梦见龙盘踞在自己的肚子上,刘邦说这是好兆头。咱也不知道薄姬是真的梦到了,还是故意这么说讨好刘邦。如果是后者,那显然失败了,因为那就是刘邦唯一一次临幸薄姬。

但就是这么一次,刘邦多了个“计划外”的孩子,第四子刘恒!

所谓子凭母贵,薄姬不受宠,刘恒自然也不招待见,只是得到一个小国代国做封地,八岁就被打发出京城了。

不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是因为薄姬不得宠,反而有了好处。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对戚夫人为首的刘邦爱妾们都咬牙切齿,予以报复,一个个不许到儿子的封国,而是留在宫中受尽折磨。刘邦疼爱的几个儿子,吕后也一一予以清除。

只有薄姬、刘恒母子,因为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吕后也没把他们当回事,早早放薄姬到代国跟儿子团圆去了,即使在后来吕后疯狂杀戮刘邦儿子们的高后八年,她也懒得理刘恒这边。

就这样,母子二人获得了一段悠闲的时光。

吕后死后,众大臣联合刘氏宗亲铲除诸吕,迎立新君。

按道理来说,齐王刘襄出力最多,但大臣们觉得刘襄的老婆也是彪悍之人,如刘襄即位她家难免成为第二个吕氏,就改拥立一直“人畜无害”的刘恒到长安做了皇帝。所以啊,运气好起来真的挡也挡不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