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宋提刑官》從未想要塑造一個完美的宋慈,也沒有因爲一次次成功的驗屍破案,拍成一個硬核爽劇。《大宋提刑官》一劇中,除宋慈父子,其餘角色均爲虛構,情節也基本爲再創作,本質上並非一部嚴格的歷史正劇。

所謂經典,就在於能夠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界限,給人以常看常新的感觸。

2005年上線的《大宋提刑官》,就是這樣的經典範例。時至今日,它也是中國“法醫”探案影視劇的標杆,豆瓣評分9.2是觀衆對該劇最好的反饋。

十五年後,主演何冰再因“後浪”刷屏。獲取千萬播放量的同時,許久未曾露面的“腰部演員”何冰,重新進入大衆視野。

於是,《大宋提刑官》也隨着浪奔浪流,再次重新成爲話題。

01

如果說西方有福爾摩斯和大偵探波洛,中國便有包公、狄仁傑和宋慈。這三大IP雖與西方偵探作品同類,其實並不相同。

典型的西方偵探作品,大多圍繞着私人財產糾紛引發的犯罪展開,才智非凡而行爲怪癖的私人偵探,依靠縝密的觀察力和推理能力找出元兇,最後的昇華點落在人性的原罪上。

中國古代的偵探IP,亦或是“公案小說”,常常以有才能和有抱負的官員爲敘事主體。他們的關注點不僅是單個案件的真相,還有對於家國興亡的深切思考。

因此,包青天始終沒有忘懷對百姓的責任,和對正義的追求。神探狄仁傑的故事裏,更是牽扯出無數朝政機密和鄰國紛爭。

宋慈也不例外。他拼盡全力與貪官污吏相抗,近乎執拗地期望着給大宋百姓一個天朗氣清。

這正是《大宋提刑官》從頭到尾所講述的故事。

這部燒腦懸疑劇,改編自中國法醫鼻祖宋慈的《洗冤集錄》。

該劇以連珠式的單元敘述結構,串聯起一個個疑難案件。在古風與懸疑兼備的配樂中,觀衆和宋慈一起查案緝兇。再加上各位實力派演員的客串,不但刺激,而且驚喜。

所謂《洗冤集錄》,1247年問世,是世界上現存第一部系統的法醫學專著,並被沿用了600多年。比意大利人佛圖納圖·菲德利的同類著作,要早350多年。

不僅如此,早在公元1235年,宋慈便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和醫學理論,創立了“法醫鑑定學”。

由此可見,大宋有三寶——宋詞、宋瓷,和宋慈。

《大宋提刑官》裏的宋慈,憑着高妙的司法鑑定技術和推理能力,先後偵破了“太平縣冤案”、“李府連環案”、“毛竹塢無名案”、“城南井屍案”、“遺扇嫁禍案”、“梁雨生命案”、“李玉姑失蹤案”等一系列奇案。

宋慈忙着破案,精彩接連不斷,觀衆則大呼過癮。02

《大宋提刑官》好看,在於博聞強識、正直不阿的主角,和高度濃縮且處處精華的情節。單看演員們的演技,就能把口味挑剔的觀衆徹底“餵飽”了。

看過何冰飾演的宋慈之後,再看他以前演過的油滑小人物,真不像是同一個演員——彷彿重新投過了胎。

何冰首次享受舞臺,是在人藝紀念劇目《鳥人》中飾演“黃毛”一角。那一次,他便獲得了老前輩們的認可:“這孩子會演戲。”

而他又不僅只是“會演戲”。

演《窩頭會館》,他不小心受傷卻堅持到最後,結束時衣服已被鮮血染紅;拍《情滿四合院》,因道具組失誤,他錯把醬油當飲料一口氣喝光。後來導演問何冰爲什麼不喊停,他笑着說:“正拍戲呢,導演不喊停,我哪能喊停?”

試問這樣的演員,怎會演不好宋慈。

作爲話劇圈裏磨鍊出來的演員,何冰有一手極佳的臺詞功底,網友評論:“聲音都在這,還看什麼臉啊”。

話劇舞臺上的何冰

何冰並不算帥氣,但宋慈迷倒無數觀衆。

他紮紮實實地表現出了宋慈出神入化的技術、公私分明的性格,偏偏面對兒女情長與官場冷暖時,他又變成了略顯木訥的中年男人。

宋慈最大的對手刁光鬥,飾演者是笑星郭達。每個毛孔裏都透着戲,這位此前僅以小品著稱的演員,演出了一個史上最有魅力的貪官。

他對人情世故瞭然於胸。

除主演之外,純真善良的英姑、樸實勇武的趙捕頭,以及一衆朝廷大小官員,都展現得活靈活現。

比如吳淼水教科書級別的表演,從白眼到奉承,不需一句臺詞,就能看出渾身的老奸巨猾。

這部劇之所以能火,就是因爲每個人都在飆戲,對得起坐在電視機前的觀衆。

配角都是老戲骨03

《大宋提刑官》一劇中,除宋慈父子,其餘角色均爲虛構,情節也基本爲再創作,本質上並非一部嚴格的歷史正劇。

但,偏偏這部劇透着骨子裏的深沉蒼涼,從演員表演到場景佈置,無不浸滿歷史的真實感。

劇中多次出現的屏風,正是北宋王希蒙所作《千里江山圖》,至今藏於故宮博物館。

劇中各角落出現的器物擺設,也都符合史實的宋代典型形制。

道具組的用心可見一斑,編劇也不遑多讓。

《大宋提刑官》從未想要塑造一個完美的宋慈,也沒有因爲一次次成功的驗屍破案,拍成一個硬核爽劇。導演反而一次次,將宋慈逼向絕路。

宋慈對抗的,也不僅僅是刁光鬥之流的貪官,更是人性。

他斬斷友情,成爲官場的社交絕緣體。

他斬斷親情,大義滅親爲岳父定罪。

很多人都對《大宋提刑官》宋慈朗誦的片尾曲印象深刻。它鏗鏘有力,韻味盎然,卻又字字誅心。

人世間的善惡美醜盡收眼底。

這讓這部劇顯得高雅、冷峻,又腳踏實地。

編劇把更多心思,放在了對宋朝官員腐敗的諷刺上。

正如結局處,辛苦找到的幾大箱貪污瀆職罪證全被付之一炬,對於大宋已經絕望的宋慈,在父親墓前表白:“時至今日孩兒才明白,單靠我等審案緝兇、洗冤除暴,是無濟於事的。”

宋慈從未妥協,他看不得、也待不得這混亂喧鬧的官場。

不過,他的一腔熱血,還是被吹散在了歷史的悲劇當中。不會被吹散的,是這部劇表現出的超越時間的穿透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