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在淮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中,李云龙率领华野二野转守为攻,一心想干掉老对手楚云飞的第五军第89师,夜袭加“斩首行动”全部用上了。楚云飞自然不甘示弱,两次成功逃脱了李云龙对师部的袭击,在夤夜撤退的路上,楚师长大骂友邻部队第74军是“五万头猪”,轻松的就被解放军完全消灭,害得战场形势逆转。要知道,第74军的前身“整编第74师”可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第89师有什么资格瞧不起人家呢?

我们知道这个故事其实来自之前的莱芜战役,是王耀武怒骂黄埔一期李仙洲的,之前也曾经撰文介绍过,本文着重介绍一下,楚云飞这个“美械王牌”第89师的战史原型。抗战时期的“铁马雄师”第五军最早的番号是新编第十一军,创自号称“国军装甲兵之父”的徐庭瑶手中,到杜聿明任军长时经过调整下辖三个主力师:戴安澜第200师、邱清泉新编第22师和郑洞国荣誉第1师,加上军直属的战车团、炮兵团等特种兵部队,兵力确实达到过近50000人。
第五军是重庆军委会直属的战略预备队,1939年“昆仑关大捷”时第五军就是这样的作战序列。经过两次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和所属部队变动,以荣1师为基干组建了第八军,以新22师为基干组建了新六军,到抗战胜利时第五军所辖三个师分别为第200师、第45师和第96师,1946年6月缩编为“整编第五师”,所部三个师更改番号为同数字的整编旅,与整74师、整11师、新一军、新六军并称“五大主力”。1948年整编师再次恢复为军,军长熊笑三中将,隶属于邱清泉的整编第五军(兵团级建制),可以看出此时第五军的骨干只剩下第200师。

1948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军事检讨会议”上决定组建正式的机动兵团,其中整编第五军为基干建立第二兵团,下辖第5军、第12军、第70军、第74军、第100军、新编第21旅、独立骑兵旅共12万人,司令官为杜聿明中将,不久杜被调往东北,邱清泉接任兵团司令官。11月参加淮海战役,第100军被调换成第116军,其他部队继续在第二兵团指挥之下。
所以《亮剑》是源于军史高于军史,因为重建后的第74军确实在第二兵团序列内,与楚云飞师所属的第五军也确实是“友军”。既然《亮剑》把楚云飞的第89师设定为第五军的王牌美械师,其实只能是第200师,这个师不仅是第五军更是第二兵团的主力,在救援黄百韬的徐东作战中(亮剑赵庄),第200师也着实让华野阻击部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其作战能力和意志远超其他国军部队。第200师也是杜聿明集团被围陈官庄后负隅顽抗所倚仗的头号精锐,直到1949年1月9日晚,第200师才在强行突围中被全歼,算是坚持到最后的第二兵团所属部队。

在淮海战役打响之时,第五军骨架犹在未曾遭遇过重创,而第74军早已今非昔比,虽然还是中央军嫡系,却是第一次重建后的“老坛装新醋”(后来又重建过),战斗力和作战意志与抗战结束时的第74军和整编会议之后的“整编第74师”有着天壤之别。该师在张灵甫任内于1947年5月被华野基本全歼,战后以未及参战的3个新兵团和榴弹炮营为基础,调入青岛警备旅重建了整编第74师,下辖整编第51旅和整编第58旅,原副师长邱维达升任师长。已不再够资格位列五大主力,第五军还真可以瞧不起他们。
到1948年9月,整74师跟整5师一样恢复为军级番号,并且扩编为第51、第57和第58三个师,至多有30000余人马,所以楚云飞的牢骚才不够真实。不过这个新的74军战斗力确实一塌糊涂,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徐东阻击战中表现得非常差劲,第三阶段在陈官庄被围后也是很快就被全歼,军长邱维达被俘,再不是当年那个牛皮哄哄的“御林军”风范,被其他老牌部队鄙视是正常的,毕竟之前74军被抬得太高并且待遇太好。

《亮剑》原著应该也考虑到了戴安澜将军及其老部队的抗日功绩,没有直接列出第200师的番号,而是以杜撰的第89师为代表。而真正的第89师出自于早期汤恩伯的第十三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先后转战东北和华北,就是没有到过华东战场,这个事也就不必较真了。
但是作为第五军的头号主力师,上至师长下到官兵瞧不起重建的第74军倒是真实的。这也是国民党部队的顽疾,互相鄙视互相拆台,关于这一层,《亮剑》倒是表达的较为准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