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促成克羅地亞獨立也就罷了,就在此後到二戰結束的短短四年時間,烏斯塔沙對以塞爾維亞人爲主的其它種族展開大肆迫害,數十萬塞爾維亞人慘遭殺戮,其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其罪行可謂罄竹難書。從克羅地亞的歷史看,其“歸屬”日耳曼統治的時間居多,克羅地亞也不認同自己的斯拉夫人“出身”,而是用一套理論證明克羅地亞人起源於“非哥特文化”,以“日耳曼化的克羅地亞人”的身份想方設法擠進雅利安人行列。

大家好,我們的小楠姐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這是二戰期間“克羅地亞獨立國”的目標宣言,當時,德國率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等僕從國大舉入侵南斯拉夫,在烏斯塔沙組織的軍隊配合下,作爲南斯拉夫成員國的克羅地亞趁機宣佈獨立,隨後成立的克羅地亞獨立國迫不及待加入軸心國陣營。
爲了這一天,可以說克羅地亞人等了20年,而作爲法西斯組織的烏斯塔沙更是爲之“奮鬥”了多年。促成克羅地亞獨立也就罷了,就在此後到二戰結束的短短四年時間,烏斯塔沙對以塞爾維亞人爲主的其它種族展開大肆迫害,數十萬塞爾維亞人慘遭殺戮,其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其罪行可謂罄竹難書。
那麼,同爲斯拉夫人“出身”,克羅地亞爲何如此親德?與塞爾維亞的深仇大恨從何而來?既然歷史將他們撮合到一起,實在過不成散夥就是了,至於這樣互相殘殺嗎?這還得從克羅地亞的歷史說起。
如今的克羅地亞共和國位於地中海和巴爾幹半島潘諾尼亞平原的交界處,國土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417萬,是東南歐的一個小國。公元前168年,克羅地亞所在地區被羅馬帝國征服,此後又被分裂後的西羅馬統治。
西羅馬帝國被滅後,克羅地亞所在地又相繼被東哥特人、拜占庭帝國征服。約公元7世紀前後,斯拉夫人遷徙至此,成爲現代克羅地亞人的前身。作爲斯拉夫三支之一,南支斯拉夫人主要分佈在東南歐—巴爾幹半島。
此後,基督教傳入斯拉夫地區,隨着11世紀的東西教會大分裂,斯拉夫人從文化和宗教上被割裂成兩個陣營:東斯拉夫人屬於以東正教爲代表的拜占庭文化圈,西斯拉夫人屬於以天主教和新教爲代表的拉丁文化圈,而最倒黴的是南斯拉夫人,文化和宗教上分屬兩邊。
就這樣,巴爾幹地區成爲歐洲東西方文化和宗教的交匯地,背景的差別與民族、宗教等矛盾交織在一起,生活在巴爾幹地區的諸多民族逐漸積怨深重,爲之後的衝突與分裂埋下伏筆。
16世紀,克羅地亞—匈牙利王國被崛起的奧斯曼帝國擊敗,其部分領土被吞併。而包括克羅地亞大部的剩餘部分則由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接管,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19世紀初,拿破崙下令取消神羅稱號,此後,哈布斯堡王朝陸續收回原匈牙利王國的大片領土。到了1867年,克羅地亞歸屬新組建的奧匈帝國。
從克羅地亞的歷史看,其“歸屬”日耳曼統治的時間居多,克羅地亞也不認同自己的斯拉夫人“出身”,而是用一套理論證明克羅地亞人起源於“非哥特文化”,以“日耳曼化的克羅地亞人”的身份想方設法擠進雅利安人行列。
一戰中,奧匈帝國戰敗,奧地利被協約國肢解成一個600萬人口的內陸小國,再也無暇顧及身邊的克羅地亞了。與另一個奧匈帝國的成員斯洛文尼亞一樣,克羅地亞也逃不掉懲罰,只得服從組織安排與戰勝國塞爾維亞共同組成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
作爲南斯拉夫王國的前身,這個由協約國撮合的“家庭”的確不倫不類。無奈之下,克羅地亞人只得捏着鼻子過,期間也沒少受“大塞爾維亞”壓迫。1929年,烏斯塔沙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成立,其目標就是讓克羅地亞從南斯拉夫獨立出。
二戰爆發後,克羅地亞國內本來就蠢蠢欲動的獨立運動更加活躍。1941年德軍打來時,信奉納粹意識形態的烏斯塔沙與德國人裏應外合“迎王師”,最終在德國與天主教會的共同支持下獲得獨立。
“克羅地亞獨立國”成立後,烏斯塔沙在其境內強迫東正教徒改信天主教,對塞爾維亞人和猶太人展開瘋狂迫害。
二戰後,作爲克羅地亞人的鐵托也奉行斯大林遏制大國沙文主義的政策,南斯拉夫國內民族矛盾一度被掩蓋下來。然而,深重的歷史積怨遲早要爆發。鐵托死後,南斯拉夫局勢日趨緊張,率先鬧獨立的果然還是克羅地亞,隨着其與塞爾維亞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戰爭似乎不可避免了。
1991年5月,克羅地亞不顧塞族人的堅決抵制舉行獨立公投,支持克羅地亞獨立的一方最終以絕對優勢勝出。次月,克羅地亞議會通過決議,宣佈脫離南斯拉夫獨立。很快,克塞兩族之間爆發流血衝突,克羅地亞戰爭爆發。
當年底,在克羅地亞的塞族地區成立了“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這場武裝衝突持續到1995年。直到克羅地亞政府軍佔領了塞族共和國部分地區,各方纔在當年底簽署了岱頓協定,克羅地亞戰爭宣告結束。三年後,所有塞族地區重歸克羅地亞,克羅地亞終於獲得完整獨立。
由此可見,同樣有野心的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雖在歷史上衝突不斷,但誰都沒喫掉對手的實力。在這種情況下,身後的靠山就顯得很重要,這一點在繼承南斯拉夫“遺產”上也體現得尤爲明顯。
如上圖,“分配”前南斯拉夫海岸線時,克羅地亞這個位於巴爾幹半島邊緣的小國分到豐厚“遺產”,而身居半島中央曾唯我獨尊的“大塞爾維亞”卻被擠成一個內陸國。這一結果當然有其歷史因素,但不得不說,歐洲大國對這個親德派格外“偏心”也是主要因素。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