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後,宋朝一直重文輕武,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宋朝的滅亡。趙匡胤去世前,在石碑上刻上了一道祖訓,即“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此後的歷代皇帝都一直遵守這道祖訓,文臣們有了這張保命符,經常擼起袖子與皇帝爭執,但皇帝卻不能把他們怎麼樣。
宋仁宗在位時期,對下屬寬厚以待,讓百姓休養生息,能夠做到知人善用,使宋朝達到一個發展的頂峯。更難得的是,宋仁宗是一位難得的明君,尤其是對待那些諫官,更是非常的仁慈,包拯屢屢犯言直諫,唾沫星子都飛濺到仁宗臉上,仁宗一邊用衣袖擦臉,一邊讚許並接受他的建議。
有一年,京城發生了水災,以歐陽修爲首的文官集團,認爲這是上天的懲罰,就聯名上書皇帝,讓他罷免當時的樞密使。宋仁宗非常生氣,並表示:“樞密使對朝廷忠心耿耿,也沒有犯錯,朕不能將他罷免。”然而,在這幫文臣的逼迫下,宋仁宗還是沒抗住,最終將樞密使給罷免了。
此時的樞密使不是別人,正是歷史上少赫赫有名的戰將狄青,他出身比較貧寒,16歲開始參軍,前後大小打了二十五場戰鬥,中亂箭多達八次,爲朝廷立下了顯赫戰功。因一次偶然的機會,范仲淹遇到了狄青,稱他爲奇才,教他讀《左氏春秋》,並且說道:“將帥不知古今歷史,就只有匹夫之勇。”
從此之後,狄青開始攻讀兵法,成爲智勇雙全的將領,得到了皇帝宋仁宗的賞識,官至樞密使。也許不少人不知道樞密使是個權力有多大,它是樞密院的一把手,總攬軍政大權,凌駕於三省之上。在狄青之前,宋朝的樞密使一職,基本都是由文官擔任,這也是朝廷重文輕武的表現。
自從狄青當上樞密使後,文臣們就相當不爽,而且宋仁宗對狄青不是一般的寵信。有一次,狄青率軍征戰,宋仁宗相當擔憂,並且在上朝時說道:“狄青有威武的名聲,叛軍應會害怕他的到來。擔任左右傳令的人,非狄青的親信者不可,雖然是飲食起居的時候,都應該防備突然襲擊的發動。”另外,狄青在軍隊中的威望非常高,將士們無不對他言聽計從。
俗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文官們就開始製造流言蜚語,甚至污衊狄青家中常常發出異樣的光芒,曾多次讓宋仁宗把他調出京城,但都被皇帝果斷拒絕了。由於京城發大水,狄青家中被水淹沒,不得已搬到相國寺避難,住在了佛殿上。歐陽修等人知道後,高興的不得了,立馬對狄青羣而攻之,讓皇帝無論如何都要將其罷免。
一開始,宋仁宗果斷拒絕,認爲他們在胡鬧,並替狄青辯解,稱讚他是難得的忠臣。然而,一位名叫文彥博的大臣卻說了這樣一句話:“當年太祖對周世宗柴榮也忠心耿耿。”最終,宋仁宗還是沒有鬥過這幫文臣,不得已免去狄青樞密使職務,讓他離京出任陳州知州。第二年,狄青就抑鬱而終,宋仁宗非常傷心,追贈他爲中書令,賜諡爲“武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