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他1881年出生在败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后入江南水师学堂、矿物铁路学堂接触西方科学。1902年官费留学日本学医,后受爱国主义感召弃医从文,期间积极的参加了民主革命党人的活动。
梁实秋和鲁迅一生中只是在无意间匆匆见过一面,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经常见面,但是是以另外一种方式:文字上的短兵相见。梁实秋是鲁迅最大论敌,他们论辩了十年,唇枪舌战,硝烟弥漫,双方辩论的文章有100多篇。不管是从交锋的时间上还是数量上都是现代文学史甚至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
梁实秋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和鲁迅见了一面。1921年11月,梁实秋和闻一多创立了清华文学社,为了扩大社团的影响,梁实秋准备请周作人来演讲。来到周作人家里来拜访,梁实秋把鲁迅当做了周作人,这就是梁实秋和鲁迅一生中唯一一次的见面。此时,鲁迅41岁已经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而梁实秋只是晴雪学校高等科的学生。两人萍水相逢,年龄又相差巨大,谁也没有想到五年后两人竟展开了10年之久的论战。
在梁实秋和鲁迅论战期间,创造社成员冯乃超写了一篇《阶级社会的艺术》是为了反驳梁实秋的《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文章中称梁实秋是“资本家的走狗”。梁实秋看到并没有生气,连续发表了《资本家的走狗》、《答鲁迅先生》、《鲁迅与牛》等文章,暗示鲁迅在领苏俄的卢布,其实鲁迅并没有领苏俄的卢布。受到“走狗”的启发,梁实秋还送给鲁迅一个“乏牛”的称呼。“牛”是鲁迅的自称,例如“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看了梁实秋的文章并没有生气,后来有了《“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在文章中揭露梁实秋“步步高升”被鲁迅带上了“高帽”。为此梁实秋还曾写过一篇《骂人的艺术》,总结了十条骂人术。可惜的是姜还是老的辣,梁实秋碰上老辣的鲁迅,身怀再多的骂人术也是没有用的,只有被骂的体无完肤的份。
自此,鲁迅和梁实秋这次的论战结束,梁实秋完败。因为“资本家的乏走狗”“丧家的”,梁实秋受到打击,在1930年夏天和朋友闻一多一起到青岛大学任教,并辞去了《新月》月刊的编辑工作。但是,鲁迅并没有打算停战,“一个都不宽恕”的鲁迅怎么会轻而易举放过他。梁实秋到青岛大学后,兼任青岛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有传闻称梁实秋销毁鲁迅的书籍,传到鲁迅的耳中,鲁迅大做文章,就连梁实秋所在的青岛也被鲁迅拿来做文章。
在梁实秋的一生中,《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是他的一大成就,鲁迅在1934年发表了《“莎士比亚”》文章中嘲讽梁实秋。其实梁实秋也没有闲着,只要鲁迅发表文章,他就立即写文回应。
但是在鲁迅去世后,梁实秋反而表现的比谁都要安静,拒绝说鲁迅的一句坏话,对女儿也没有提过。梁实秋的女儿后来在美国的时候听到父亲和鲁迅之间的唇枪舌战大为惊奇,女儿问他为何会和鲁迅互相看不顺呢?梁实秋回答说其实和鲁迅之间没有仇恨,只是对问题的看法不同罢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