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樹人,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他1881年出生在敗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後入江南水師學堂、礦物鐵路學堂接觸西方科學。1902年官費留學日本學醫,後受愛國主義感召棄醫從文,期間積極的參加了民主革命黨人的活動。
梁實秋和魯迅一生中只是在無意間匆匆見過一面,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經常見面,但是是以另外一種方式:文字上的短兵相見。梁實秋是魯迅最大論敵,他們論辯了十年,脣槍舌戰,硝煙瀰漫,雙方辯論的文章有100多篇。不管是從交鋒的時間上還是數量上都是現代文學史甚至中國文學史上罕見的。
梁實秋是在很偶然的情況下和魯迅見了一面。1921年11月,梁實秋和聞一多創立了清華文學社,爲了擴大社團的影響,梁實秋準備請周作人來演講。來到周作人家裏來拜訪,梁實秋把魯迅當做了周作人,這就是梁實秋和魯迅一生中唯一一次的見面。此時,魯迅41歲已經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而梁實秋只是晴雪學校高等科的學生。兩人萍水相逢,年齡又相差巨大,誰也沒有想到五年後兩人竟展開了10年之久的論戰。
在梁實秋和魯迅論戰期間,創造社成員馮乃超寫了一篇《階級社會的藝術》是爲了反駁梁實秋的《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文章中稱梁實秋是“資本家的走狗”。梁實秋看到並沒有生氣,連續發表了《資本家的走狗》、《答魯迅先生》、《魯迅與牛》等文章,暗示魯迅在領蘇俄的盧布,其實魯迅並沒有領蘇俄的盧布。受到“走狗”的啓發,梁實秋還送給魯迅一個“乏牛”的稱呼。“牛”是魯迅的自稱,例如“俯首甘爲孺子牛”。
魯迅看了梁實秋的文章並沒有生氣,後來有了《“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魯迅在文章中揭露梁實秋“步步高昇”被魯迅帶上了“高帽”。爲此梁實秋還曾寫過一篇《罵人的藝術》,總結了十條罵人術。可惜的是薑還是老的辣,梁實秋碰上老辣的魯迅,身懷再多的罵人術也是沒有用的,只有被罵的體無完膚的份。
自此,魯迅和梁實秋這次的論戰結束,梁實秋完敗。因爲“資本家的乏走狗”“喪家的”,梁實秋受到打擊,在1930年夏天和朋友聞一多一起到青島大學任教,並辭去了《新月》月刊的編輯工作。但是,魯迅並沒有打算停戰,“一個都不寬恕”的魯迅怎麼會輕而易舉放過他。梁實秋到青島大學後,兼任青島大學圖書館的館長,有傳聞稱梁實秋銷燬魯迅的書籍,傳到魯迅的耳中,魯迅大做文章,就連梁實秋所在的青島也被魯迅拿來做文章。
在梁實秋的一生中,《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是他的一大成就,魯迅在1934年發表了《“莎士比亞”》文章中嘲諷梁實秋。其實梁實秋也沒有閒着,只要魯迅發表文章,他就立即寫文回應。
但是在魯迅去世後,梁實秋反而表現的比誰都要安靜,拒絕說魯迅的一句壞話,對女兒也沒有提過。梁實秋的女兒後來在美國的時候聽到父親和魯迅之間的脣槍舌戰大爲驚奇,女兒問他爲何會和魯迅互相看不順呢?梁實秋回答說其實和魯迅之間沒有仇恨,只是對問題的看法不同罷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