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王翦每次出征前,还要向秦始皇提另一个要求——要钱、要封地。王翦每次出征前,都会向秦始皇提两个要求,如果不满足就绝不出征。

秦始皇统一六国,最大的功臣非王翦莫属。秦国消灭六国,其中五个是由王翦父子打下来的。但自古以来,狡兔死走狗烹,像这样功高震主的武将更是如此,白起就是先例。然而王翦却得以善终,甚至子孙也享受秦朝的高官厚禄,这与王翦过人的情商分不开关系。
王翦每次出征前,都会向秦始皇提两个要求,如果不满足就绝不出征。正是这两个条件,确保了王翦圆满的结局。

古代打仗,表面上是两军主帅斗智斗勇,但追根究底是两国实力的较量。因此王翦每次出征前,都向秦始皇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提供秦国所能调动的所有力量。
举个例子,秦始皇计划攻打楚国时,问众武将需要多少兵力。李信认为二十万足矣,但王翦却要求没有六十万坚决不出兵。秦始皇认为王翦胆怯,让李信率领二十万大军出征,结果惨败而归。秦始皇只能答应王翦的要求,给了他六十万大军,结果王翦果然一举消灭楚国。

众所周知,行军打仗兵力越多,粮草补给等消耗越大。而每次王翦出征,都必须调用如此多的人力物力,因此这个要求另秦始皇非常心疼。但从结果上看,其结果还是相当满意。但另一个要求,则让所有人觉得不合理,唯独秦始皇却乐开了花。

王翦消灭五国靠的是超强的军事能力,但得以善终却依靠他过人的情商。如果说之前秦始皇不杀他,是欣赏他的军事才能,用来对付其它六国。那么平定六国后,还不对他动手,很大程度跟王翦这一做法有关。
王翦深知功高震主的道理,因而果断选择“自污”,从而保全自己。自古以来,君主最害怕什么,一是你权力太大,另一个就是你名声过大。王翦的战功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威望,为了让秦始皇安心,必须自己割舍一些。王翦在外领兵,兵权当然不能放弃,因此只能放弃名声。

因此,王翦每次出征前,还要向秦始皇提另一个要求——要钱、要封地。而且出征后还几次三番跟秦始皇强调,好像生怕他反悔。王翦的部下十分不理解,说将军您现在已经高官厚禄,陛下对你赏赐这么多,你还提这么多要求,实在是有些贪得无厌。
但秦始皇却对王翦的做法心领神会,于是对他的要求统统答应下来。这个天下都是他的,只要不惦记他的皇位,还会吝啬这一点金钱和封地吗?
王翦为求自保,甘心自污名声,这是明哲保身的大智慧。秦始皇识破他的心机,却成全他让他善终,更是千古一帝的气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