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甚至後來的死對頭項羽死後,“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漢王爲發喪,泣之而去”,雖然他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安撫魯地的百姓,但也可見他的心胸,“泣之而去”,他的哭泣不能說完全是鱷魚的眼淚,我認爲也有真情實感在裏面,劉邦比項羽大二十四歲,兩人都是當世之豪傑,兩人既是對手,又互相欣賞着,現在對方離世,心中怎能不有些失落呢。馬的拉力有限,如果拉着一對兒女,三個人的重量會很大的限制車速,當時情況危急,一旦被抓到,劉邦,一對兒女,連同司機夏侯嬰都會立馬被殺掉,這樣的可能性極大。

要說起古代平民逆襲稱爲皇帝,最著名的當屬劉邦和朱元璋兩位了。尤其是劉邦頗具些玄幻色彩,他是沛縣的地痞無賴起家,只用來幾年的時間最後統一天下,開創了大漢江山。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之一了,它給了一個民族的名字——漢族,我們今天的漢語,漢服,漢字都是由此而來,劉邦的功業算是彪炳千秋了。
另外劉邦隨時流氓無賴起家,但是他的執政方略卻是十分寬仁,處處體現爲一個念及天下蒼生的好皇帝的。這也是他在和霸王項羽爭奪天下時的重要武器,即緊緊依靠人民羣衆的支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楚霸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竟有萬里江山。
做爲一國之君的劉邦有着一個皇帝該有的心胸,他不拘泥繁文縟節,虛懷納諫,能容忍異己的意見,對天下蒼生能持仁厚之心。初入咸陽,秦王子嬰投降劉邦,可以想象當時劉邦的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可他並沒有殺死子嬰,而是把它交給隨行的官員看管,後來兩個人關係搞得還不錯,還和百姓們搞了“約法三章”。
甚至後來的死對頭項羽死後,“以魯公禮葬項王谷城,漢王爲發喪,泣之而去”,雖然他這麼做的主要目的是安撫魯地的百姓,但也可見他的心胸,“泣之而去”,他的哭泣不能說完全是鱷魚的眼淚,我認爲也有真情實感在裏面,劉邦比項羽大二十四歲,兩人都是當世之豪傑,兩人既是對手,又互相欣賞着,現在對方離世,心中怎能不有些失落呢。
劉邦稱帝之後下詔,把因爲飢餓而賣身爲奴的百姓還爲庶人,國家還給了一些生活補助。路過老家,父老鄉親留他喝酒,他卻說,我現在軍隊人數太多,如果留下,人喫馬喂父老鄉親們負擔不起,不想打擾鄉親們的生活。
但是人無完人,如果劉邦只是一味的對人好,那他頂多就是一個好人,充其量成了一個聖人,被供在廟閣之上,他完全成不了皇帝,皇帝若想做好,除了要有菩薩心腸,還需要些霹靂手段。關鍵就在這裏,劉邦知道什麼時候該下手。存仁心,但是做具體決定的時候又做得很符合理性,高明至此。
人們可以找出太多劉邦心狠手辣的例子。
比如說,在成皋之戰失敗以後,劉邦突圍以後單車逃命,爲了加快車速減少負重,劉邦好幾次把自己的兒女推下車,幸虧被夏侯嬰一次次的撿了回來,可見在逃命的時候劉邦之自私,虎毒不食子,劉邦看來十分冷血。 這是平常的說法。
這裏我需要分析一下:單車逃命的車必然不是什麼大車,也不可能是高配的豪車,必然是一個平常到到很難讓人注意的普通馬車。馬的拉力有限,如果拉着一對兒女,三個人的重量會很大的限制車速,當時情況危急,一旦被抓到,劉邦,一對兒女,連同司機夏侯嬰都會立馬被殺掉,這樣的可能性極大。而如果把兒女撇下馬車會怎麼樣呢?首先,車速提升,車上的人會更快的逃生。另外你以爲這一對兒女就一定會死嗎?恰恰相反,當時沒有現在的傳媒工具,全國人民都不認識漢王的孩子長什麼樣,而且因爲連年征戰流民很多,當路邊時長見到無家可歸的乞討者或者流民的孩子,如果這一對兒女下去,只要不刻意聲張,對方軍隊很難想到這就是漢王的子女,而是當成一般的孩子,看都不會看一眼,這樣反而能存活,在車上如果被抓住卻是死路一條。劉邦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完全合乎理性的,也是利益最大化的決定。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合作!】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