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他與明朝交戰時缺糧,便打算向朝鮮買糧食,結果李倧一口就回絕了,這就在皇太極心中燒了第二把火。這時皇太極又寫信給李倧,讓他馬上投降,不然就要攻破朝鮮王城。

公元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麗王朝,自立爲王。接着,他準備爲國家擬定國號,於是上奏請示明太祖朱元璋。最後,朱元璋爲其選定國號爲“朝鮮”,理由是:“東夷之號,惟朝鮮之稱美,且其來遠,可以本其名而祖之。體天牧民,永昌後嗣。”

從這時候起,朝鮮就成爲明朝的屬國,凡是在隆重的場合,朝鮮都會冠上全稱“有明朝鮮國”。之後,明朝與朝鮮之間的關係越來越親密,而朝鮮對明朝也是忠心耿耿。

萬曆年間,日本出兵攻打朝鮮,明朝便出兵增援,最後成功擊退日軍,使得朝鮮對明朝更爲臣服。萬曆四十七年,明朝與後金的“薩爾滸之戰”打響,這次朝鮮也毫不猶豫,就出兵援助明朝,可惜這場仗明朝還是敗了。


努爾哈赤爲了滅明大業,便想拉攏朝鮮,於是寫信給朝鮮國王。當時的朝鮮國王是李倧,在他眼裏,明朝依然是自己的宗主國,而後金只不過是作亂的“胡人”罷了,所以只是回信敷衍了一番。

既然明朝與朝鮮的關係如此親密,且朝鮮對明朝忠心耿耿,那爲何後來朝鮮會叛明降清呢?這就和皇太極有關了。


第一次討伐朝鮮

皇太極繼承汗位後,沒有繼續採取拉攏的策略,而是決定直接討伐朝鮮,除去後顧之憂。於是,他就派阿敏、濟爾哈朗、阿濟格、嶽託、碩託等人率兵去討伐朝鮮。

後金出兵神速,阿敏帶領軍隊輕鬆打到中和,並且在這裏駐紮起來。朝鮮國王李倧知道後,雖然很驚訝,卻並未表現出驚恐之情。他甚至寫信去質問後金,爲什麼要無故興兵,進入朝鮮境內,並且殺害無辜朝鮮百姓。

阿敏收到信後,也絲毫沒有客氣,直接指出李倧“七大罪狀”。並且稱如果朝鮮想議和,就趕快派使臣來談,如若不然,下午他就會繼續帶兵進攻。


李倧心中自然向着明朝,所以不可能降服於後金。但此時朝鮮處於劣勢,無奈之下他只好回信,稱一定要議和,可朝鮮不能就此與明朝斷交。還說朝鮮歸附明朝,與和後金交好並不衝突。李倧在寫這封信的時候,只希望明朝能趕快派兵來救援。

可是他沒有想到,後金早就做好準備,防止明朝派兵來救援。最後袁崇煥率兵前來,結果在後金的阻擊下,並未能夠救援朝鮮。李倧眼看救援無望,只好派人去給阿敏賠不是。阿敏趁此機會,逼迫李倧接受了許多不平等的議和條件。


第二次討伐朝鮮

公元1629年,皇太極設計讓崇禎殺了袁崇煥,之後他打算進攻皮島,便寫信給李倧,希望朝鮮能出兵相助。結果李倧很霸氣地反問使臣:“明國猶吾父也,助人攻吾父之國,可乎?”

皇太極見李倧如此尊重明朝,不由得怒火中燒。後來他與明朝交戰時缺糧,便打算向朝鮮買糧食,結果李倧一口就回絕了,這就在皇太極心中燒了第二把火。

公元1635年,皇太極打敗蒙古林丹汗,滿人和蒙古人都請皇太極登基爲帝。可皇太極說:“朝鮮兄弟之國,宜與共議。”其實這是皇太極故意試探朝鮮,如果這時候朝鮮支持他登基,那麼往事既往不咎,如果反對,後果可想而知。


當消息傳到朝鮮時,朝鮮羣臣極爲憤慨,都說只知有大明天子,如果尊皇太極爲帝,那還有什麼顏面立足於天下。而國王李倧知道後金實力,所以對此事猶豫不決。

朝鮮同不同意並無關係,皇太極仍然如期舉行了登基大典。當時朝鮮派使臣李廊等人前來祝賀,然而李廊卻不願給皇太極行君臣之禮。這些皇太極都沒有計較,只是寫了一封信,讓他帶回去交給李倧。

誰知這個李廊不僅沒帶走這封信,還直接回了一封信給皇太極,便帶着衆人回了朝鮮。皇太極打開一看,發現李廊在信中將他痛罵了一頓。這下皇太極心中第三把火燒了起來,正所謂事不過三,他隨即就決定親征朝鮮。


這一次皇太極不僅親自出馬,還帶着代善、多爾袞、多鐸、豪格等這樣的“豪華陣容”一起去。結果可想而知,清軍勢如破竹,很快就直逼朝鮮王城,李倧只得逃到南漢山城等待救援。

其實李倧一早就上疏明朝請求支援,可是他並不知道,此時的明朝,連自身都難保了,哪裏還有能力去救他。這時皇太極又寫信給李倧,讓他馬上投降,不然就要攻破朝鮮王城。

之後,皇太極一口氣提出11項條款,但別說11項了,就算是110項,李倧也只能答應。李倧回信給皇太極,表示自己願意接受條款,並稱:“自崇德二年正月三十日以前爲明朝之臣子,正月三十日以後則爲大清之臣子。”


皇太極很是高興,隨即命李倧趕緊出來接駕。於是李倧從南漢山城出來,到清軍大營正式向皇太極投降。就這樣,清朝和朝鮮正式確立了君臣關係,朝鮮再也不是明朝的屬國了。

解決了朝鮮問題,皇太極再無後顧之憂,直接集中所有兵力對付明朝。崇禎皇帝顧着應對清兵,卻忽略了對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軍的防範。就在鷸蚌相爭之際,李自成漁翁得利,率先攻陷北京城。

在此期間,皇太極突然去世,但清軍絲毫沒有受到影響。最終在多爾袞的指揮下,吳三桂的引領下,清軍打敗李自成,佔領了北京。自此,清朝正式入主中原,明朝宣告滅亡。皇太極的兒子福臨,成爲清朝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

(參考文獻《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