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盘山千像寺,又名祐唐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唐末毁于战火。辽初重修,建有佛殿、僧堂、库厨。佛殿分3层,前殿供弥勒佛,中殿供南海圣佛,后殿为清代所建的藏经阁,供玄奘法师像,像两边有6个红木巨箱,内装经卷。藏经阁两边有配殿,西供药王,东供真武。乾隆十年(1745),奉敕重修,正殿悬乾隆帝书额“雨花福地”。清末至民国,寺渐毁,今残存坝台和部分墙体。寺后有契真洞,洞内有佛刻,洞口有书法石刻,是天津市保存下来的大型石窟之一。

千像寺(祐唐寺)周边山石上刻有许多石刻佛教造像,因民间传说此处的造像多达千尊,故而被称为“千像寺”。千像寺石刻造像群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0年前在复查中得出结论,千像寺造像为124处、535尊,是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辽代石刻造像群。

石刻线刻

千像寺佛教石刻造像群位于蓟州盘山东麓官庄镇北,造像集中分布在千像寺遗址四周较大的孤石或相对平整的崖壁上,皆为线刻,造像中可辨认出释迦牟尼佛、大日如来佛、药师佛、弥勒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等。造像分为立姿和坐姿、卧姿等形态,从佛像的发髻式样、五官特征和衣纹等可初步推断,其刊刻的时间集中在辽代,且均为民间自发刊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