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縣盤山千像寺,又名祐唐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唐末毀於戰火。遼初重修,建有佛殿、僧堂、庫廚。佛殿分3層,前殿供彌勒佛,中殿供南海聖佛,後殿爲清代所建的藏經閣,供玄奘法師像,像兩邊有6個紅木巨箱,內裝經卷。藏經閣兩邊有配殿,西供藥王,東供真武。乾隆十年(1745),奉敕重修,正殿懸乾隆帝書額“雨花福地”。清末至民國,寺漸毀,今殘存壩臺和部分牆體。寺後有契真洞,洞內有佛刻,洞口有書法石刻,是天津市保存下來的大型石窟之一。

千像寺(祐唐寺)周邊山石上刻有許多石刻佛教造像,因民間傳說此處的造像多達千尊,故而被稱爲“千像寺”。千像寺石刻造像羣是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10年前在複查中得出結論,千像寺造像爲124處、535尊,是迄今發現規模最大的遼代石刻造像羣。

石刻線刻

千像寺佛教石刻造像羣位於薊州盤山東麓官莊鎮北,造像集中分佈在千像寺遺址四周較大的孤石或相對平整的崖壁上,皆爲線刻,造像中可辨認出釋迦牟尼佛、大日如來佛、藥師佛、彌勒佛、觀音菩薩、地藏菩薩等。造像分爲立姿和坐姿、臥姿等形態,從佛像的髮髻式樣、五官特徵和衣紋等可初步推斷,其刊刻的時間集中在遼代,且均爲民間自發刊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