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對鮮肉餡頭有一種執念。但凡需要包餡入皮的食物,湯糰青團月餅,生煎小籠蛋餃,都少不了鮮肉的身影。

這份對肉餡的熱愛,並沒有止步於點心界。在蘇州家常菜中,肉餡被演繹爲一種獨特的烹飪技法,叫“塞肉”。

中空的素材裏塞入肉的鮮美,香濃的湯汁和鮮嫩的肉餡完美融合,葷素搭配得恰到好處,特別下飯。

蘇州“塞肉”菜系有多少?看看這一長串名單就知道了。油麪筋塞肉、田螺塞肉、青椒塞肉、油豆腐塞肉、百葉包肉……

油麪筋塞肉

油麪筋塞肉是蘇州人從小喫到大的一道家常菜。綜藝節目《熟悉的味道》裏,有一期劉嘉玲回到蘇州,就特別提起想念小時候那道油麪筋塞肉。

油麪筋塞肉餡是個考驗耐心的活兒,把麪筋開個小洞,裏面掏空又不能把薄脆的表皮戳破,將調好的肉餡一點點塞進去,角角落落撐滿,摁緊實,再把洞口封上。

塞滿肉的麪筋一個個碼在鍋裏,放上各路作料慢慢地煮,聽見湯汁在鍋裏咕嘟咕嘟,濃濃的混着醬味的肉香飄出來,放幾塊冰糖,加一點醬油,收汁出鍋。盛碗熱熱的白米飯,舀一勺湯汁拌着喫下去,家常卻幸福的味道。

青椒塞肉

青椒塞肉,蘇州話叫:辣虎澀肉。要把青椒裏面的筋去掉,淘乾淨,再往裏面塞肉餡。

青椒與肉的搭配最經典的莫過於青椒炒肉絲,但相比起來,青椒塞肉是另一種口感。燒法上幾乎所有塞肉系列都差不多,濃油赤醬,鹹鮮微甜,伴着微微辣的青椒味,堪稱米飯殺手,開胃下飯。

扁蒲塞肉

扁蒲是一種類似絲瓜和生瓜的長形瓠瓜,有的地方也叫“西葫蘆”。扁蒲塞肉,是夏季蘇州人飯桌上的一道家常菜。

整條的扁蒲刨盡表皮,切成四五釐米的段,然後將調好的肉糜塞進一段段的扁蒲孔內。每段塞入的肉餡很少,看上去卻滿滿當當,很是滿足。

清蒸的話就碼在盤裏隔水清蒸,紅燒要略煎一煎,放醬油和少許水用文火慢燴。考究點的還會加點蝦仁,做出來更鮮也更美味營養。

田螺塞肉

蘇州話裏有句俚語:“螺螄殼裏做道場”,有物盡其用,充分利用的意思,也體現了蘇州人精細、擅長打理的性格,與田螺塞肉這道菜倒是非常像。

田螺塞肉這道菜的季節性很強,清明節前的螺肉最爲肥美。要買沒有籽的田螺,放在盆裏養一個晚上,然後放一點油讓其把泥沙吐乾淨。清洗後,取出螺肉和內臟,去內臟,把螺肉剁碎,和豬肉餡拌在一起,再一點點塞回螺殼裏。塞好的田螺入鍋燒製,最後放糖收汁。

這道菜還有一個訣竅,要買青殼田螺,殼比較厚,入鍋時不易破。

百葉包肉

蘇州的另一道百葉包肉,相對於“塞”來說技術含量要低一些,但也很講究。比如百葉,要選擇韌而薄的,太厚了會影響口感;肉也不需包太多,正好一口的量剛剛好;蒸的時候,加一點高湯,更鮮美可口。

陸文夫說,“蘇州家常菜都比較簡樸,可是簡樸的並不馬虎;經濟實惠,精心製作,這就是蘇州人的特點”。“塞肉”菜系既好喫又有營養,實惠又不失體面,正體現了蘇州人的精細。

食材與茶葉,聚首相逢,味蕾神經間,口感碰撞。茶葉沁潤每一處細節,融匯司空見慣的日常點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