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裏,唐僧有三個徒弟:悟淨、悟能、悟空。

三個徒弟跟隨師傅,一路降妖除魔,悟透了“能、淨、空”三種道,戒掉了“貪、嗔、癡”三種念,纔到達靈山,修得正果。

三種心境,三份修爲,其實,更道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

悟淨:戒掉情緒,守得靜心

佛說:“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西遊記》中,沙悟淨原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外貌神武,武藝高強。

地位也很高,“往來護駕我當先,出入隨朝予在上”。

但他因不慎打破琉璃盞,而被貶出天界,在流沙河興風作浪。

按理說,他在天庭中地位特殊,僅僅犯了一點小錯,就被貶下界,一定有滿腹的怨言。

但是,他在遇到前去西天取經的唐三藏後,再也沒有抱怨過,內心清淨,默默無聞,以贖罪的心理來對待取經大業,忠心耿耿,任勞任怨。

在《西遊記》第40回,唐僧屢次不聽悟空勸誡,結果被紅孩兒的妖風攝走,這時,賭氣的孫悟空提出散夥,豬八戒一聽,趕緊附和。

這時沙僧的反應是“打了一個失驚,渾身麻木”,他誠心地向兄長解釋:

同是有罪之人,沙僧一旦確定了要通過取經減輕罪過、求得善果,就戒掉了情緒,一直保持着思想上的純淨和信念上的堅守。

對他而言,取經就是一條遠離污濁、尋求淨土的必由之路,就是一種心靈的淨化之路。

無論這條路有多少艱難險阻,沙僧都心無邪念,心境平和,一直秉持一顆靜心和誠心,堅守自己的本職工作。

他以不變的靜心,有力地助推團隊取得了真經。

《菜根譚》說:

“心亂靜中亂,心靜亂中靜。”

心清則目明,心靜則智生,守得一方淨土,修得一顆靜心,這正是人生的第一重境界。

悟能:戒掉慾望,修得慧心

《佛遺教經》裏說:

“當知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慾,則無此患。”

一個戒掉慾望的人,往往活得更通透,更輕盈。

豬八戒的前世是天上的天蓬元帥,因調戲嫦娥仙子被貶下界,被唐僧收爲徒弟後,喚他“八戒”,希望他清心寡慾。

表面上,他偷奸耍滑,好喫懶做,但實際上,他亦有自己爲人處世的剋制與堅守。

艱難的取經路上,他隨遇而安,喫穿用度,從不挑剔;衆人時不時地捉弄他時,他總是一笑了之;悟空揪着他的耳朵,叫他“呆子”、“蠢貨”時,他也不生氣。

八戒,早已戒掉了嗔欲。

在《西遊記》第29回,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後,被師父趕走,黃袍怪將唐僧變成了猛虎,擄走沙僧後,又打傷白龍馬。

全身而退的豬八戒,雖然平時總吵嚷着分家,但關鍵時刻,他卻選擇去花果山,用激將法,搬回了大師兄。

八戒在這次的考驗裏,戒掉了總想逃避的本能慾望,選擇堅守,開始悟透身邊之事。

師徒幾人在通天河前犯愁如何渡過時,八戒挺身而出,拿出石子拋入水中,試出水的深淺;又用釘耙用力一築,知道冰的薄厚。要來稻草,將馬蹄包住;又讓師父橫着拿九環錫杖,防止墮馬。

這個片段,是整部劇裏,八戒難得的高光時刻,每一個恰到好處的心意和動作,都告訴世人:悟能,並非“無能”,他有自己的智慧。

他不像師兄的叛逆無畏、直言不諱,始終謙和有禮,話語委婉;

他不像師弟的老實木訥、不懂變通,一直心思活絡、頭腦靈泛。

取經的路,道不盡的苦,豬八戒卻極力剋制慾望,用自己的詼諧幽默,爲沉悶壓抑的生活帶來了無窮樂趣,爲西行取經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無爭,無慾,無求,保持一顆不老的童心;隨緣,隨喜,隨遇而安,才能擁有一顆通透的慧心。

這,正是人生的第二重境界。

悟空:戒掉執念,贏得佛心

有人說:

最初,孫悟空不滿足於生活現狀,長途跋涉,飄洋過海,向菩提老祖學得了一身真本領。

但他的心,卻比天還高。

大鬧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又掀翻地府劃去生死簿,被天庭招安封爲弼馬溫後,得知職位低卑,又打出南天門,自封“齊天大聖”。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豪言壯語,直至九霄,卻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最終,被如來佛祖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

五百年裏,寒來暑往,壓住他的,豈止是五行山,更是曾經的榮耀和驕傲。

人世間,戒掉執念,學會放下後,就會發現,曾經的心心念念,都只是過眼煙雲。

戒掉虛榮,學會了修心,腳踏實地、真心實意;

戒掉驕傲,懂得了規則,學會說軟話、搬救兵;

放下過往,清空了榮辱,不糾結成敗,不計較得失;

放下偏執,摘下了金箍,與所有的恩怨情仇和解……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一路上除妖除魔,更除掉了自己的“心魔”。

就像真假美猴王所隱喻的那樣:“人,最難戰勝的不是別人,而是那個不甘寂寞的自己。”

戒掉執念,放過自己,就是最大的慈悲,“無我”即是空,立地便是佛。這,便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整部書裏,唐僧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

“貧僧自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拜佛求經”。

一個人,始終知道自己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其實,何止是唐僧,任何一個向着前方邁進的人,都該懂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歷經千辛萬苦,師徒即將到達靈山時,吳承恩寫下這麼一段話:

色色原無色,空空亦非空,

靜喧語默本來同,夢裏何勞說夢。

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裏施功,

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如何修種。

說到底,人活一生,戒掉情緒、慾望和執念,慎始慎終、通透練達,才能身若琉璃,心若菩提。

無論世事多煩擾,只管靜下心、不強求、隨緣來,安安靜靜,樸樸實實,一直走下去,總能與生命的真經,不期而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