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带领员工30余人,前后贴了60多万,为前线医护、环卫工人、留学生、被隔离的30多名回族同胞们送去热乎乎的爱心餐,23年清真老店「高塬」从封城到解封,始终在用行动温暖这座城市。“现在有尝试全新的线上模式,会站稳了扛过去,活下来,再战江湖。

  还记得那些在疫情中逆行的武汉小店么?

  新冠病毒肆虐时,他们顶着被感染的风险与成本压力,倾其所有驰援一线。有的捐出四五百斤蔬菜,有的贷款300万却依旧为医护送爱心餐,还有的腾出店面给医院提供办公点......

  武汉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伸出援手。而今走过疫情,有些店铺却并未迎来重生。

  被挤压的市场份额,低迷的消费欲望,偃息旗鼓的“报复性消费”......或闭店等待,或转型求存,小店们正面临着更大的挣扎与挑战……

  这些逆风而上的小店们,现在还好么?

  _01

  23年都过来了,还能现在被打倒?

  高塬清真餐厅|高春花

  带领员工30余人,前后贴了60多万,为前线医护、环卫工人、留学生、被隔离的30多名回族同胞们送去热乎乎的爱心餐,23年清真老店「高塬」从封城到解封,始终在用行动温暖这座城市。

  现在建设大道的「高塬」已恢复堂食,同时上线外卖,但3天只能接一两单是常态。

  压力虽大,老板高春花也积极适应着改变——开展熟食外卖与生鲜拼团,同时正考虑延长营业时间,做宵夜烧烤……

  注:图文无对应关系

  “大形势是这样,23年都过来了,还能现在被打倒?”高春花带着点宁夏口音,语气认真地告诉我。

  “97年坐车路过武汉,同车老乡说武汉还蛮不错,下车转转发现还真是,喜欢这地方,就留了下来。今后再难,也会一直坚持。”

  _02

  不开门感觉错过几个亿

  开门没来几人

  沁沫亭|李博

  76天,8家医院,1万多份盒饭。

  “想尽力让武汉快点好起来,这样我们才能赶快开门做生意,我想赚钱”,一心想快点赚钱的他,却为爱心送餐贴了20余万。

  // 正月十六的送餐路上,李博看到了最美夕阳

  去年年底,李博贷款了300万,开了苏州园林式餐厅「沁沫亭」,主打餐厅加茶室,结果碰上疫情,一天都没开业就直接关店了。

  疫情期间马不停蹄为武汉奔赴的「沁沫亭」,4月中旬,入选国家助力复工复产的“小微企业免息名单”,最后却还是因“餐饮企业风险大”未能成功。

  “现在只敢开放茶室,一天能有一两单生意。“说到这里,李博颇忍不住有些激动,语气又带着认命似的无奈。

  想过外卖,但主打环境与品相的「沁沫亭」不占优势;也想过转卖小龙虾,但竞争不赢一街开外的万松园。

  “现在打算拉拉会员与投资,同时尝试直播与抖音……”谈起未来计划,李博告诉我,难是难,但要做的事还挺多的。

  _03

  毕竟人在做,天在看

  我们会咬牙扛过去

  艳阳天|余震彦

  启动的15个方舱医院,其中8家的餐食都由湖北老牌酒楼「艳阳天」供给。

  疫情期间,「艳阳天」日供应从平日的6000份突破至4万(2月18日数据)。人手严重不足时,就开介绍信接员工回来援汉。

  善意与责任感并不一定会及时收获回馈,“五一”期间,「艳阳天」武展店1000多桌订单取消一空,损失达百万。

  “但我们会咬牙扛过去,毕竟人在做,天在看。还是要多做好事”,老板余震彦说。

  _04

  扛不动了会关店

  添好彩|芬达

  封城第一天,90后广东“后浪”芬达就把店里囤积的四五百斤蔬菜捐给了医护人员及其家属,同时加入送餐送货小分队,步履不停。

  疫情后,尝试过写字楼团餐,也参与过社区团购……刚满3周年的「添好彩」,作为西北湖第一好吃的茶餐厅,到今年4月时,仍面临近百万亏损。

  芬达思虑良久,坦率告诉我,“开在商场的两家店,快扛不动了,也许会关店。但西北湖这家会一直在。”

  _05

  我们做的事,是有用的

  极上馆 &牛岛|Lisa

  大年初二,日料店「极上馆」便开始为医院送爱心餐。

  为过年营业囤的鲍鱼、鳗鱼、牛肉粒,配上乌骨鸡汤、酸奶和水果……连续96天,「极上馆」为前线医护送上3万余份丰盛的餐点。

  // 这袋牛奶与鸡蛋,是来自五医院医护的“回谢礼物”

  “境况还好,但也只是以前的一半”,经理Lisa无奈又平淡的告诉我,一向主打高端日料的「极上馆」,即使现在面临困境,也不会降低食材标准。

  “高品质是他们的初衷,也是一直以来坚持的理由。”

  _06

  站稳了扛过去,活下来,再战江湖

  农家小院|徐钢

  疫情期间,农家小院送出免费爱心餐2万余份。其硚口店也被腾出,用作方舱医院的医生办公点。

  武汉解封,他们店却迎来危机,目前唯一恢复营业的后湖店,营业额仅以前的30%。

  在诸多尝试中,农家小院也紧跟时下线上直播的趋势,并转战小龙虾,以期在这“逆流”中搏一搏。

  谈及近期及今后的经营,徐钢坦言,“报复性消费,基本不可能了。”

  “现在有尝试全新的线上模式,会站稳了扛过去,活下来,再战江湖。”

  ☀️☀️☀️

  这些店铺在疫情期间无畏逆行,支援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与众同心,大爱同行。

  走过疫情,虽然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幸好,还有众邦银行为这些中小微企业“应援”,与城市命运与共,同心同行。

  从疫情伊始至今,众邦银行从未停下脚步。从捐赠500万元医疗物资,到组织志愿者积极投入一线,再到支持商贸物流、医疗物资、民众消费类企业复工复产,截止5月10日,众邦银行“战疫云贷”项目共发放贷款627笔,总放款额7.44亿,积极支援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

  这是众邦银行的担当,也是复苏城市当仁不让的责任感。今天是众邦银行三周年纪念日,今后更会继续怀揣诚挚与关怀,与你携手同行,助力武汉。

  ❤️❤️❤️

  后疫情时代的餐饮,困难重重,但在英雄城市武汉,这样“逆风而上”的店家还有太多。

  「柏年丰餐饮」资金链断掉,仍支援前线5500份餐食;「三串肆季」为20多家医院与4个社区供给爱心餐;「捞旺猪肚鸡」日均配送1500份盒饭;「Wakanda轻饮咖啡」日均制作并配送500杯咖啡,送往一线;「仟吉」为前线医护人员送去20万份面包;「蒙牛」捐款1200万,并供应各大医院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十八号酒馆」将春节食材酒水储备免费发放给一线;「丹青安华」制作便当并捐献物资;「潮粤香海鲜」日均配送餐食1000份以上,驰援一线......

  这一份份勇敢与爱,武汉人永远记得。

  也许就是你经常路过的那家街角小店,也许就藏在你堆灰已久的美食清单......这些平凡店铺们,用无数不凡的暖心事,治愈着这座城市,也治愈过你我。

  有爱的店铺,不应该消失。

  你知道哪些驰援武汉的小店?它们都还好么?

  文/ 大 佛

  图/xixi & 店家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