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如,很多頂端紅人給品牌產品直播帶貨,可以抽取幾十個點的銷售分成,有些紅人大V的帶貨抽成可能不高,但是會另外抽取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服務費。我們正在將IMS打造爲紅人新經濟時代的超級接口公司,通過整合海量的紅人資源進行科學的數據價值評估,將紅人“去中心化”,而非“再中心化”,並針對中小商家、品牌客戶的具體需求,進行U盤化(即插即用)的商業服務,目的是幫助品牌低成本的建立高效傳播矩陣。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IMS創始人李檬

來源:李檬相對論

近期,只要有人談論新消費、品牌營銷,“紅人帶貨”幾乎就一定是話題中心。確實,開年以來出現了很多標誌性事件:

第一代紅人羅永浩選擇在愚人節的晚間,首秀直播帶貨,跨越幾個圈層、萬人圍觀,最終實現了4800萬累積觀看人數和1.1億成交額。

格力的紅人CEO董明珠在抖音上首秀直播帶貨,收穫20萬的尷尬業績,不久又轉戰快手,3小時成交破3億,“老鐵”消費力刷新了大家的認知,並在全網刷足了存在感。我上一篇講到的《董明珠直播帶貨20萬,其實是賺到了“2個億”》得到了很好的印證。

深圳、廣州、武漢、菏澤等等很多城市,相繼出現了市長、區長(以及不同層級官員)親自出面直播帶貨的歷史盛況,廣州地方政府甚至直接出臺了《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

一直以來,紅人直播帶貨面臨一個“69元法則”,即產品價格只要超過69元,銷量就會銳減。過去,直播帶貨被視作一種“口紅效應”,就是消費者爲了尋求那種花錢的快感,重複購買那些“廉價的非必要之物”。

可是,今年情況變了,奢侈品、房地產、汽車這些高價值消費品,也相繼進入紅人直播帶貨的軌道。

OK,這是不是表示紅人經濟的增長勢能就暢通無阻?找到了這個營銷套路,就可以高枕無憂?

我想強調一點,《孫子兵法》說過“不盡知用兵之害者,不盡知用兵之利也”,品牌營銷歸根到底是一場跌宕起伏的智力遊戲,考驗了一個公司的綜合素質和資源駕馭能力。

簡單認爲紅人帶貨可以靠套路取勝,你很可能會徘徊在天堂與地獄之間。

01

“再中心化”是當前直播帶貨的陷阱

不要簡單以爲紅人營銷,就是諸如 “3分鐘、5分鐘帶貨數百萬元”、“一場直播吸引數十萬人購買”等等銷售神話。

若是僅僅以“帶貨能量”看紅人經濟,這可能僅是一小撮人的狂歡。將直播帶貨市場視作一支龐大艦隊,李佳琦、辛有志(辛巴)、薇婭幾乎成了紅人大V當中的旗艦,可是,外界只看到了旗艦,其他的戰艦在哪裏?

品牌公司普遍將紅人大V視作一個“超級導購”,甚至就是一個可以選擇的銷售渠道,跟天貓、京東商城沒啥區別。頂端位置的紅人大V一旦被視作“超級導購”,就會掉進一種“再中心化”陷阱。

最近幾年的新經濟創新,強調“去中心化”,就是不讓少數的明星壟斷用戶的視覺,不讓少數的平臺壟斷網絡的流量。

過去,微信也好,淘寶天貓也好,娛樂圈也罷,都是作爲一箇中心化的流量入口,然後去做賦能,驅動一個完整的商業生態轉動。這就是“中心化”商業。

近年,隨着紅人經濟的迅速崛起,每一個角落都可以發光,影響你我生活方式的每一個細分領域都有紅人大V,創作優質內容,沉澱忠誠粉絲,釋放商業能量。這就是“去中心化”商業。

原本,紅人經濟代表了影響更廣泛的“去中心化”商業。但是,因爲帶貨能量集中在少數幾個頂端的紅人大V那裏,出現了資源、流量的“再中心化”趨勢。

什麼意思呢?就是少數幾個頂端的紅人大V就像一個個商業黑洞,將紅人經濟的發展紅利全部吸走,以至於頂端以外的廣大紅人資源難以參與進來,而品牌公司也將承受極其昂貴的營銷成本。

我認爲,其中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

1)爲什麼頂端以外的紅人大V,享受到的帶貨紅利十分有限?

實力強大的消費品牌往往青睞頂端位置的紅人大V,因爲確定性高。實力一般的消費品牌,寧願CEO親自直播賣貨,或者內部培養紅人導購,也不太願意跟頂端以外的紅人大V合作。

去年,有創業公司想在社交媒體上推廣自家產品,於是找到了一位小有人氣的大V,投錢讓大V發視頻廣告。可是,表面上有幾百萬粉絲觀看了廣告,實際上真正進店的流量幾乎沒有,商品零成交。那個創業公司大呼上當受騙,一怒之下,又是“打假”又是提告。

所以,不是頂端位置的紅人大V,消費品牌往往難以確信其商業效果。退一萬步,就算頂端位置的紅人大V未能給消費品牌帶來好的利潤,至少贏得了高密度的曝光,品牌公司仍可以用直播期間的種種話題進行二次傳播。

如果紅人、品牌之間陷入這個邏輯循環,除了金字塔頂端的紅人,其他大部分紅人大V享受到的直播帶貨紅利十分有限。

2)爲什麼頂端位置紅人大V的收費之高可以直逼央視廣告?

消費品牌看見、相信李佳琦可以15秒賣出15000根口紅,薇婭可以一場直播帶貨過億,消費品牌想要參與進去,就要進行成本覈算了。

任何營銷支出,都是一種投資,投資都要冒風險的,都有輸贏。

頂端位置紅人大V的帶貨量級節節拉高,2018年“雙11”李佳琦、薇婭的帶貨規模是3億量級,2019年“雙11”就是10億量級了。品牌公司要想將自家產品放進他們的直播間,花費的價錢已經不低於當年央視廣告的收費。

這樣長期下去,廣大中小品牌公司、中小商家將被排斥在直播帶貨紅利的格局之外。

02

直播帶貨的真正破局點是復購率

少數頂端紅人佔據C位,主導消費流量,這更是與新經濟時代的大趨勢背道而馳。

當今中國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經濟的超級週期,包括AI智能、區塊鏈、納米技術、基因科技這些新的技術驅動力已經逐步進入商業化階段,紅人經濟從一個個垂直行業,開始對傳統消費市場進行改造融合,任何跟品牌、消費相關的東西都會被紅人大V帶入新元素。

可是,“去中心化”是新經濟變局的一個重要主線。

廣州地方政府甚至出臺了《廣州市直播電商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要將廣州打造成爲全國著名的直播電商之都。培育100家有影響力的MCN機構、孵化1000個網紅品牌(企業名牌、產地品牌、產品品牌、新品等)、培訓10000名帶貨達人。政府層面已經將紅人大V當作新經濟時代一種重要的資源和要素,着力進行市場孵化,並期待紅人經濟遍地開花,而不是隻有少數幾個頂端位置的紅人大V主導粉絲流量。

品牌視角看來,紅人經濟推動了消費品牌由“虛擬人格”向“真實人格”的轉變:

以前,將品牌視作一種虛擬人格,明星代言、廣告轟炸可以不斷強化人們的品牌記憶,以致消費需求出現之時,可以瞬間想象到你。

現今,品牌已經是一種真實人格,紅人大V已經深度切入品牌策略的中心地帶,解決特定場景的特定問題。但這個轉化效率的真正實現,仍需充分考慮產品特性和復購率。

具體操作而言,產品是王道,復購率是根本。我將不同產品品類的復購率分爲四個梯度:

A級復購率

比如家電、汽車,一臺可以用好幾年,“復購”的需求不會很高。家裏沒必要放幾臺電視、幾部汽車,畢竟,空間、車位也是有成本的。所以,消費者買這類產品,相對謹慎,不容易受紅人大V的影響,大概只有頂端位置的紅人大V可以瞬間釋放消費者的購買能量,這也僅僅是短期策略。

B級復購率

價格在幾百元、幾千元之間,比如手機、可穿戴電子設備、電動牙刷,可以用一兩年,創新迭代的速度不慢,但也不屬於快消品。紅人帶貨在其中有一定發揮空間,實際效果與明星代言類似,成本也未必很低。

C級復購率

消費者未必每天都去買,但是一旦遇見節假日,或者一些諸如世界盃、中國好聲音等等時刻,就需要釋放心情了。比如周黑鴨三隻松鼠,你不可能天天喫這些,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買來。這代表着消費者的一種“生活講究”,價格也不貴,這是紅人大V可以充分發揮的消費地帶,因爲可以做消費者(粉絲)的品味代言人。

D級復購率

這是復購率最高、紅人大V最容易釋放影響力的地帶。比如咖啡、奶茶、化妝品,價格不貴,只要消費者真喜歡哪個品牌,復購率極高。如果紅人大V切中了粉絲的爽點,對粉絲產生穩定的粘性,紅人與品牌結合,粉絲確實會對這個品牌產生獨特的心理體驗。

綜合看來,A級、B級產品品類的復購率特徵,特別適合羅永浩、明星這類頂端主播去推,而C級、D級產品品類的復購率特徵,則更需要不同層次的紅人資源,建立適合不同品牌調性的傳播矩陣,而廣大紅人將有更多機會參與到這種組合策略當中。

既然是策略組合,那就是去中心化的自由搭配。紅人直播帶貨真正要發揮作用,需要用到一種去中心化的方法並藉助最少的規則來完成。品牌公司如果只是將紅人直播帶貨,當作營銷工具箱當中的一個選項,甚至權宜之計,那是沒辦法發掘這種新經濟方式的真正潛力的。

就像10年前剛有電商的時候,你只是把它當作一種新的營銷渠道,或者就是掛到IT部門下,你怎麼運營得好呢?

長遠看來,直播帶貨的真正價值在於穩定的用戶粘性和復購率。需要針對不同復購率等級的產品,採用調性適合、精準對路的紅人傳播矩陣。

03

“U盤化”:紅人直播帶貨的長遠之計

爲什麼紅人直播帶貨成爲很多消費品牌的天堂的同時,也會將一些品牌推向地獄?我認爲,主要是兩個影響因素——銷售抽成規則更傾向頂端的紅人大V,而紅人大V又會不遺餘力討好粉絲。

1

銷售抽成規則更傾向頂端的紅人大V 

目前階段,品牌公司要找紅人直播帶貨,收入抽成是嚴重傾向紅人的。比如,很多頂端紅人給品牌產品直播帶貨,可以抽取幾十個點的銷售分成,有些紅人大V的帶貨抽成可能不高,但是會另外抽取幾萬到幾十萬不等的服務費。

好消息是,如果你賣的是化妝品、保健品,OK,如此之高的紅人帶貨抽成,你還是有利可圖,畢竟產品毛利率足夠高(有的超過90%)。算上品牌的直播展示和流量利益,你不會太喫虧。

壞消息是,如果你賣的是小零食、日用品,慘了,產品毛利率大概10%左右,如何支付高額的紅人帶貨抽成?你只能相當於是賠錢打廣告了。

2

紅人大V會不遺餘力討好粉絲  

哪怕帶貨紅人的收入來源於品牌公司,但是他們特別清楚,品牌公司願意支付這個價錢,是因爲紅人對粉絲(消費者)的強大影響力,所以,他們在粉絲情緒、品牌利益之間,明顯是傾向前者的,品牌公司的利益往往會犧牲很大。

曾經,李佳琦用全網最低價賣了87%的雅詩蘭黛“雙11”眼霜產品,對於品牌公司來說,這更多隻是一場熱鬧,實際好處非常有限。

那麼,什麼纔是紅人直播帶貨的長遠之計?

我認爲,紅人帶貨的真正長遠之計是“U盤化生存”,每一個紅人大V都是一個U盤,在各自的細分生活領域,對粉絲羣體有不同程度的號召力、影響力,在一個“超級接口”的幫助下,隨時隨地插拔到各種品牌的營銷策略當中。

什麼意思呢?知名KOL(意見領袖)可以是一個U盤,頭部紅人可以是一個U盤,腰部紅人可以是一個U盤,初級紅人、素人都可以是一個U盤,這些不同層次的營銷資源,自由組合插入一組接口當中,構成一個消費品牌獨特的傳播矩陣。

爲什麼要在不同層次的多個紅人大V(U盤)要建立傳播矩陣?

回顧Facebook以及“閱後即焚”應用Snapchat,是怎麼從微小人羣產品做到世界級的?無非就是運用了1:9:90法則,1是頭部紅人,9是腰部紅人,90是初級紅人、素人,他們從身邊人開始,讓“身邊人”都喜歡使用,再利用人類模仿的天性,實現流行。國內的完美日記、喜茶也是採取類似策略迅速崛起的。

我們正在將IMS打造爲紅人新經濟時代的超級接口公司,通過整合海量的紅人資源進行科學的數據價值評估,將紅人“去中心化”,而非“再中心化”,並針對中小商家、品牌客戶的具體需求,進行U盤化(即插即用)的商業服務,目的是幫助品牌低成本的建立高效傳播矩陣。

我認爲,只有“去中心化”才能提高企業的營銷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直播帶貨更不是品牌的救命稻草,要做直播前先做好你的復購率。紅人經濟時代“去中心化”的價值,一定是資源合理定價,帶來長期(而非一時)高復購率,並使多方長期受益,成爲產業鏈上下游最受歡迎的賦能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