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司马亮的这种想法自然引起了杨骏的高度警惕,他在以皇帝的名义命令太子太傅石鉴和自己的外甥中护军张劭领兵在洛阳城北督造峻阳陵的同时,又一次督促汝南王司马亮离开京师。”斥出王佑在当时应该引起了高门大族的普遍反感,因为北军中侯这样一个职位非同小可,统管着禁军,再加上此前杨骏在禁军中不断安插自己的亲信,都使得司马皇族和晋朝大臣们对杨骏的居心产生了合理的怀疑,也使得深居后宫,但眼睛紧盯外面的贾南风感到脊背上西北风劲吹。

晋朝建立以来,经过了25年司马炎的统治,从来没杀过大臣,更不用说宗室,以至于很多人抱怨司马炎对待大臣太宽容了。在司马炎去世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晋朝宫廷上下立刻领略到了另外一种统治方法——一种恐怖的、血腥的贾南风式的统治。

通过投机取巧得来晋朝最高权力的杨骏,神经一直高度紧张。这个看似美妙的权力,得到以后,突然之间变得并不十分美妙,他感到了无数双眼睛在时刻盯着自己,叫人浑身不舒服,尤其是最具人望的汝南王司马亮还没有离开京师。

晋武帝司马炎的第4个年号太熙刚用了4个月,就死去了,在司马炎去世的当天,皇太子司马衷就继位了,宣布大赦天下,并且改元为永熙,尊杨芷为皇太后,立贾南风为皇后。在司马炎死、司马衷刚即位的关键时刻,杨骏就住在皇宫的太极殿里,守着从含章殿抬来的司马炎的尸体,将要入殓的时候,司马炎的小老婆们都从后宫出来,搞临别仪式,按照规矩,你作为臣子,怎么说皇帝的嫔妃也是你的主子啊,但是,不知道这个杨骏是不是压根不懂规矩,还是这家伙担心生变,一直就不下殿回避,并且让百余人的侍卫也在殿中保卫自己。

听到皇帝驾崩的消息,汝南王司马亮生怕杨骏会杀了自己,以至于对外宣称自己染病了,不敢进宫吊丧。在皇宫的正门大司马门外(另一说:在大司马府的府门外)大哭尽礼,并且上书惠帝要求等参加完司马炎的葬礼以后,再让自己回许昌上任。司马亮的这种想法自然引起了杨骏的高度警惕,他在以皇帝的名义命令太子太傅石鉴和自己的外甥中护军张劭领兵在洛阳城北督造峻阳陵的同时,又一次督促汝南王司马亮离开京师。原因也可以理解:本来杨骏在朝中的根基就不牢固,而且,声望也不高,这次又是仓猝之间取得了最高权力,他生怕司马亮在洛阳再引发出什么乱子来,他需要时间来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

而司马亮也不像自己已经死去的二个弟弟司马伷和司马骏那样有本事,只不过此时他是司马宗室中最亲最长的人而已。他历来胆小怕事,这次杨骏成为最高执政,明显的他把自己作为了最大的对手,司马亮家也不敢回了,干脆跑到了城外留宿在军营里了。然而,司马亮的这一举动却吓坏了杨骏,有人对杨骏说,司马亮很有可能要讨伐你,如果是好好的,你不住在城里,住在荒郊野外做什么?

杨骏心惊胆战地对自己的女儿杨芷说明情况,让杨芷命令司马衷下诏给在洛阳北边营建陵地的石鉴和张劭,率领陵兵讨伐司马亮。张劭是杨骏的外甥,使者见到张劭以后,张劭立马带着自己的兵就找到石鉴,让石鉴和自己一起去讨伐司马亮;姜还是老的辣,此时的石鉴倒很沉着冷静,他说别忙,先派人去司马亮那看看再说,就是拒绝发兵。

而与此同时,司马亮也通过耳目得到了“皇帝”要讨伐自己的消息,他征求廷尉何勖的意见。何勖说:“现在,无论政府跟民间,都以你马首是瞻,你为什么不去攻击别人,反而害怕被别人攻击呢?”司马亮本来就胆小,他想了半天,也摸不准自己起兵,会有多大胜算,干脆三十六计走为上吧,于是,连夜奔向自己的封地许昌。听到司马亮离开了洛阳,杨骏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在他看来,终于避免了权力交接之初有可能发生的一次危机了。

杨骏的三弟杨济(就是那个和王浑的儿子王济齐名,并都在司马炎面前射杀猛兽的那个)和外甥、河南尹李斌,都劝杨骏把司马亮留下来,因为他们知道,司马炎为了巩固皇室,分封了诸侯王,各个诸侯王都有重兵,而如今司马亮就是皇室的旗帜,你把司马亮赶走,就象过去晋武帝赶走了齐王司马攸一样,是犯众怒的,而你杨家本身的势力又不大,后果将十分严重。但是,杨骏拒不接受,并开始对他们两个疏远起来。杨济无奈对尚书左丞傅咸(傅玄之子)说:“我哥如果征召司马亮回京,然后自己辞职退避,杨家还有可能保全。”傅咸说:“皇家跟皇后家,和平共存,互相牵制,家国都会平安。只要征召司马亮回京,共同辅佐君王就够了,也不需要逃避啊。”杨济见到侍中石崇问:“现在的人心所向?”石崇说:“你哥哥执政,疏远宗室,应该和大家一起合作。”杨济请求石崇去规劝杨骏,但是,杨骏仍不接受。

在5月把司马炎安葬以后,杨骏做了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件,是改元。其实这件事从司马炎死的时候,杨骏就做出来了。根据《春秋》礼法的规定,老皇帝死,新皇帝继位,在本年度还要使用老皇帝的年号,等到第二年才能改元,以示对老皇帝的尊重。但是杨骏是一个没文化的人,一看司马炎死了,就立即吵着要改元,大赦,在他看来,改元就代表着新生,新皇帝继位,那不改元算什么?这一没文化的举动,在当时所引起大家内心的鄙夷可想而知。

第二件,给百官加官进爵,笼络人心。杨骏也知道自己既不是名士,又没多少执政经验,突然之间独揽朝纲,肯定有人不服。在杨骏看来,用这就能收买到人心——不过,一个高位者不是凭自己的本事,而是靠这种小儿科的伎俩,收买到的也只是无能者的心,而不是有能者的心。

杨骏的这一举动让有识之士感到做的没文化。左军将军傅祗(傅嘏的儿子)就写信给杨骏说:“从来没有君王刚死,臣属就论功行赏的怪事。”散骑常侍石崇、散骑侍郎何攀(就是那个王濬的参军)也上书司马衷说:“这次赏赐太过了,比泰始司马炎上台以及平吴统一天下都厚,不妥当。”但是,杨骏不听,于是对于全国的所有官吏都晋升一级!对于参加司马炎葬礼的都晋升两级!二千石的官员都加爵位为关内侯!免除一年的田赋捐税。除此之外,杨骏也没忘记并州的刘渊,在太熙元年的10月,他加封刘渊为建威将军,匈奴5部大都督,使刘渊正式成为全体匈奴人的最高领袖。

第三件,给自己加官并搬家。让司马衷下诏封自己为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总录朝政,百官都得给自己汇报。同时,把自己的家搬到曹爽的故宅,根据后人考证,当时曹爽的故宅在太仓和武库南边,宫城之内,建始殿的东边。杨骏的打算是,自己住在皇帝身边,便于控制朝廷,以免宫内贾南风有什么不利举动。

第四件,在皇帝身边安插自己的人。为了防止贾南风干政,杨骏规定,凡是有诏书的,都必须在司马衷看后,再交给皇太后杨芷审核,然后才能发布。同时,杨骏还把自己的外甥段广任命为散骑常侍,随时跟随司马衷,掌管帝国的机密文件;任命自己的另一个外甥张劭为中护军,掌管着禁兵;任命自己的亲信刘豫为左军将军。但是,晋朝禁军编制十分复杂,杨骏在短时间内,还没有能力把自己的势力渗透到全部的禁军,很多禁军将领都是名臣子弟,一时间也难以清除,如果强行清除的话,将要产生更大的骚动和不满。

第五件,斥出王佑。根据《晋书王峤传》的记载:“父佑,以才智称,为杨骏腹心。骏之排汝南王亮、退卫瓘,皆佑之谋也。位至北军中候。”从王佑为司马炎建议斥出司马亮一事上看,王佑似乎能够认定是杨骏的人;但是,从加封司马炎的其他皇子为王这一点上看,似乎又感觉王佑又不完全是杨骏的同党。晋书对此语焉不详,大约在杨骏和司马亮角力的时候,王佑比较倾向于杨骏,但当司马亮被斥出洛阳以后,在面对杨骏和贾南风的时候,由于太原王家与贾家千丝万缕的关系,(裴楷是王浑的女婿,而裴家与贾家是亲戚关系)王佑态度暧昧。这立即引起了杨骏弟弟杨济的不安,请求杨骏把王佑打发掉。对于王佑被斥出,晋书也没有过多交代,只是在《晋书杨济传》中说了一句:“骏斥出王佑为河东太守,建立皇储,皆济谋也。”斥出王佑在当时应该引起了高门大族的普遍反感,因为北军中侯这样一个职位非同小可,统管着禁军,再加上此前杨骏在禁军中不断安插自己的亲信,都使得司马皇族和晋朝大臣们对杨骏的居心产生了合理的怀疑,也使得深居后宫,但眼睛紧盯外面的贾南风感到脊背上西北风劲吹。

第六件,建立皇储。这更是一步刺入贾南风心窝子里的一把尖刀。贾南风作为皇后,当然希望自己的亲生孩子能够被册立为太子,如果将来不是自己的孩子做了皇帝,那么自己的后半生将失去一切可能到来的富贵和保障。杨骏没有过多地想贾南风的感受,在他看来,司马炎之所以立司马衷做皇帝,主要还是看在皇孙司马遹的面子上,你司马衷和贾南风不过是一对过渡皇帝和皇后,能叫你们做一天皇帝皇后就不错了;并且,贾南风恶名在外,现在立司马遹做太子的话,也许能让你贾南风本分一些吧。

于是,在永熙元年8月26日,(也是太熙元年),杨骏就迫不及待地立广陵王司马遹当皇太子。并任命总立法长何劭当太子太师(太子三师之一),皇城保安司令(卫尉)裴楷当太子少师(太子三少之一),国务院文官部长(吏部尚书)王戎当太子太傅(太子三师之二),前任祭祀部长(太常)张华当太子少傅(太子三少之二),首都卫戍司令(卫将军)杨济当太子太保(太子三师之三),国务院执行官和峤当太子少保(太子三少之三。以上合称“东宫六傅”);擢升司马遹娘亲谢玖当淑媛,成为小老婆群中的第五级。

在杨骏看来,此招是一举数得。一是自己有了册立太子之功,为自己的未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二是,给贾南风按上了一个紧箍咒,时时提醒你注意你自己的未来;三是安排了朝廷中人望很高的老臣们,给他们一个闲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