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實早在宴會結束後,曾克林就已經連夜將俘獲林彌一郎這支飛行部隊的消息,報告給了當時的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但這次繳械,沒有給林彌一郎部隊的士兵任何屈辱的感覺,這使林彌一郎和在場的日本士兵都非常感動。

▲新中國第一支空軍隊伍的創建,林彌一郎功不可沒

1949年10月1日,在開國大典的閱兵式上掀起一個新的高潮,年輕的人民空軍受閱戰機編隊出現在了天安門上空,使在場的中外友人都驚歎不已。中共空軍怎會在一夜之間竟有如此實力,這簡直就是奇蹟!

衆所周知,一支空軍隊伍的創建,耗資巨大,而且飛機原理和駕駛技術,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掌握的。在“二戰”時期,只有美英、蘇聯和日本等國才擁有空軍力量,而國民黨更是依靠美國勢力,在內戰時期利用戰機,使我方的軍隊喫了不少苦頭。那麼,新中國創建初期一窮二白,既沒有購買大量訓練戰機的鉅額資金,也沒有懂飛機原理和駕駛技術的人才,這支空軍隊伍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呢?

林彌一郎,原日本關東軍第二航空軍團第四教練飛行隊的隊長。說起新中國的第一支空軍隊伍的創建,這個人功不可沒。

日本空軍評價林彌一郎是一個勇猛果敢、忠於日本軍國主義而聞名的戰鬥機駕駛員。1944午6月,林彌一郎在桂林上空,和美國空軍P-40式戰鬥機編隊遭遇,他駕駛的九七式戰鬥機,機身連中34彈,而且發動機也被打壞失靈了,但是他仍然駕駛飛機指揮中隊繼續作戰,最後那架傷痕累累的飛機,竟被他奇蹟般地飛回了基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時候,林彌一郎正駐紮在瀋陽的奉集堡機場。因爲不想向蘇聯投降,於是林彌一郎帶着300餘名部下繼續往南走,試圖從朝鮮返回日本,走了十多天之後,他們在一個叫上湯的地方被包圍了。追在身後的是蘇聯紅軍,擋在前面的是東北民主聯軍,到底是戰還是降?

此時的林彌一郎知道,如果選擇戰鬥,他的部隊肯定會全軍覆沒。但如果選擇投降,蘇聯紅軍向來對戰俘不人道的行爲,他早已有所耳聞。而對於東北民主聯軍,林彌一郎是一無所知,就在他猶豫不決時,駐紮在上湯附近的東北民主聯軍曾克林部21旅,派代表主動與林彌一郎接觸。

雙方見面後,首先談的就是繳械問題,民主聯軍代表告訴林彌一郎,如果他們主動繳械,東北民主聯軍就會把他們當作朋友以禮相待。林彌一郎思考良久,答應交出武器,但同時強調,他只希望得到人道的待遇。民主聯軍代表答應了林彌一郎的條件,並承諾保證每一個士兵的生命安全。

繳械約定在一個十字路口,民主聯軍方面說,你們把武器放在那裏就行了,手槍可以不交,大刀也可以不交。正常的繳械方式,應當是像在紀錄片中所看到的那樣,也正像林彌一郎之前想象的那樣。在槍的逼迫下,被迫交出武器,林彌一郎覺得那個場面簡直是難堪和屈辱極了。但這次繳械,沒有給林彌一郎部隊的士兵任何屈辱的感覺,這使林彌一郎和在場的日本士兵都非常感動……

▲第七航空學校第一任校長和林彌一郎(右)

而就在幾天後,林彌一郎又收到了一份邀請,讓他到本溪曾克林司令部參加宴會。但這份邀請,卻讓林彌一郎和他的部下感到惶恐不安。

宴會開始的時候是在非常緊張的氣氛中度過的,林彌一郎望着眼前這一桌豐盛的大餐,卻不敢喫。一方面他怕被投毒;另一方面,因爲自己已經是階下囚了,身份也就不一樣了,所以他們沒有一個人敢主動伸筷子。

曾克林見林彌一郎等人有所顧慮,便首先動手夾菜,向他們證明飯菜的安全,同時重申了東北民主聯軍優待俘虜的政策,宴會的氣氛逐漸緩和起來。席間,林彌一郎詢問曾克林能否派給他們一些事做,哪怕是修路或者是下井挖煤都行,他們可以自食其力。當得知林彌一郎的部隊是一支建制完整的飛行部隊時,曾克林告訴林彌一郎,等情況向上級彙報後會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其實早在宴會結束後,曾克林就已經連夜將俘獲林彌一郎這支飛行部隊的消息,報告給了當時的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此時的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也正在爲缺乏飛行教員無法建立航校而發愁,收到曾克林的報告後他大喜過望。於是在宴會結束的第三天,林彌一郎又收到了一份邀請,這一次他要去的是瀋陽,而接見他的將是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

爲了盡最大的可能爭取林彌一郎的部隊,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東北局書記彭真以及參謀長伍修權,一同接見了林彌一郎。雙方見面後,彭真首先向林彌一郎介紹了關於在東北籌建航校的想法,然後提出希望林彌一郎和他的部隊留下來,幫助中國共產黨建立航空事業。

林彌一郎看到三雙熱切的目光在等待着他的回覆,但他並沒有立即答應對方的請求,而是要求回去跟部下商量—下,並提出了兩個要求:第一,如果當教官,就不能當成俘虜看待;還有一條就是,學員要上飛機的時候,要先對教官敬軍禮!

因爲日本崇尚武士道的精神,上飛機前對教官敬的這個軍禮既有對教官的尊敬,又有一種對於飛行事業的崇拜。但是,對於剛剛結束對日戰爭的中方士兵來說,這個軍禮,太難做到了!我們的同胞、我們的家,都是毀於這些日本人之手,甚至很多士兵都是看着自己的家人慘死在日本人的屠刀下!

實際上此時的林彌一郎,也是在試探中方是否真的有誠意來用他們,到底這種合作能不能繼續下去,能合作到一種什麼程度?他是在以守爲攻。

▲西安事變前,錢江(左起)、伍修權、李克農、井茂然在保安

聽到了林彌一郎的要求,中方代表人有點意外。但是,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共投入了200多個型號的飛機,日軍飛行員一流的飛行技術和極好的服從力,使日本空軍在中國戰場的前4年時間裏幾乎沒有對手。而林彌一郎這支完整的空軍力量,對於建設新中國的航空事業來說真的是太重要了!

但林彌一郎的要求被答應了。當所有條件都得到滿足後,林彌一郎又提出一個讓當場所有人都震驚的要求。是什麼要求呢?他看到參謀長伍修權身上掛了一支小手槍,是德國勃朗寧。林彌一郎當即向伍修權表示:如果你說的是真話,就把這個送給我!

林彌一郎的舉動使在場人都提高了警覺,這可不是鬧着玩的。如果把槍給他,他隨即向伍修權開槍怎麼辦?而此時的伍修權則非常冷靜地看着林彌一郎,兩個人的眼神對視了幾秒鐘,伍修權便當即把這支手槍從自己的腰間取出,送給了林彌一郎。而就是這樣一個“贈槍”的舉動,將林彌一郎感動得熱淚盈眶,也爲將來的繼續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支手槍對於伍修權來說意義非凡,從長征開始一直伴隨着伍修權走到了1945年,可以說是他革命的象徵。而伍修權卻將這把槍忍痛割愛贈給了林彌一郎。當林彌一郎拿到手槍的一瞬間,他也感到了莫大的榮譽和一份強大的信任!

林彌一郎對於共產黨的信任,從伍修權贈槍的那一刻起,就徹底建立起來了!

從瀋陽回來以後,林彌一郎將到瀋陽與林彪方面的接見結果告訴了自己的部下。得知了這個經過之後,林彌一郎的部下們也都很驚奇。當林彌一郎徵求大家意見的時候,除了一些沒有技術的人要求離開之外,幾乎所有的人都願意留下來。就這樣,1945年11月中旬,以林彌一郎部隊爲基礎的東北民主聯軍航空隊,在吉林通化成立。

——摘選自《作家文摘》合訂本


作者:北岸
編輯:周怡倩
責任編輯:張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