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看來,目前,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快遞是否能夠送達成爲消費者選擇貨品的首要考慮因素,農村包裹配送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直接制約着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爲,鄉鎮網點目前仍存在一些發展問題:“快遞末端配送網點不健全、人力不足,造成部分網點在配送人力緊張的情況下隨意加價。

原標題:求解鄉鎮網購“最後一公里”難題

來源:北京商報

末端物流配送問題還是鄉鎮網購的痛點,即便在北京也一樣。5月18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北京市消協”)發佈2019年北京鄉鎮(村)居民網購消費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鄉鎮(村)居民網購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仍然有待完善。事實上,目前國內已經有96.6%的鄉鎮設立了快遞服務網點。但農村的快遞服務還存在着服務成本偏高、村級覆蓋率偏低、服務不到位等問題。

超半數訂單提前簽收

根據北京市消協發佈的報告,鄉鎮(村)居民網購物流“最後一公里”問題仍然有待完善。調查員網購體驗13次,有7次遭遇訂單被提前簽收。

具體來看,在7次訂單提前簽收中,包括未經允許就把商品放到代收點的情況。代收點離下單時填寫的收貨地址還有數十公里,需要消費者自己去取,物流人員甚至說送到家要加運費;還有個別物流快遞人員因天氣影響,未與消費者協商就擅自取消訂單,然後打電話讓消費者拒收。

居住在大興區榆垡鎮的範女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自己在網上平臺買了一個“七鬥櫃”,在下單時填寫的是家庭地址,沒有出現“不能配送到家”的提示語。“但是等到收貨那天,申通快遞直接把快遞放到了2-3公里外的代收點。”

“如果是小件還好,我自己去取一下沒有問題。但是大件我自己根本拿不動。”範女士補充說,“即便要放在代收點,是不是可以提前和我溝通一下呢?”

北京商報記者針對此問題採訪了申通快遞方面,對方表示:“對於任何一個環節的派送服務申通都是有相關規定和要求的,任何快件無論是放在驛站還是放在快遞櫃都要提前獲得客戶認可和確認,如果快遞員隨便放引發客戶投訴,都要按照規定進行處理。當然有些末端快遞員會根據經常送的客戶的取件習慣去判斷他更願意放在代收點還是更願意送上門。”

末端配送問題頻現

上述消費者的經歷並不是偶然,“最後一公里”問題在部分偏遠鄉鎮更爲凸顯。據媒體此前報道,四川南充南部縣的一些較偏遠的鄉鎮會收取1-5元取件費。然而在國家郵政局宣佈整治收費亂象後,不少偏遠鄉鎮代辦點都選擇關門,停止運送快件業務。此後,偏遠鄉鎮的收件人收取快遞需要自行前往縣城,或是額外支付10元配送費通過中國郵政轉運。

此外,報告中還提到,時效問題成爲鄉鎮(村)居民網購選擇物流時最在乎的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多受訪者在選擇物流時考慮時效因素,五成受訪者考慮服務態度,考慮運費和品牌的均佔三成多。但與2018年相比,考慮物流時效因素的比重有所下降,而考慮物流品牌、服務態度和運費因素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在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趙振營看來,目前,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快遞是否能夠送達成爲消費者選擇貨品的首要考慮因素,農村包裹配送的“最後一公里”問題直接制約着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配套設施亟待完善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爲,鄉鎮網點目前仍存在一些發展問題:“快遞末端配送網點不健全、人力不足,造成部分網點在配送人力緊張的情況下隨意加價;寄存設施設備不足,缺乏專門管理,造成快遞員不能做到有序及時配送,爲滿足平臺的準時簽收率而冒充簽收。派件多攬件少,收益不足,難以養活規範服務隊伍。快遞企業都是鼓勵攬件,因此攬件收益高於派件。但鄉鎮快遞往返單數不對等,多以派件爲主,收益不高。”

可以看到的是,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爲代表的下沉市場拓展了網購消費增長空間,但“最後一公里”問題仍然嚴峻。

楊達卿指出,從根本上看,要推進鄉鎮快遞需求的集聚,加快新農村建設,加速城鎮化發展,由此推進快遞需求集聚,推進物流需求化零爲整,減輕快遞配送壓力。在服務方面,發展鄉鎮快遞還需要量力而行,儘可能推進統倉共配等模式,把需求集中,儘可能推進集中配送,減少資源分散帶來的資源空耗。

趙振營認爲,當前一方面中國電子商務發展存在一定的過熱問題,另一方面配套設施的不完善也在制約着電子商務企業的盈利水平。電子商務有銷量、沒利潤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這個問題的解決一方面要推動農村地區的撤村並鎮工作,有效規避電子商務快遞包裹集中度不夠的問題;另一方面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都要推進基於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智能化快遞收寄設施建設工作,在確保貨品安全和居民安全的基礎上降低成本,解決快遞‘最後一公里’問題。”趙振營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郵政局已於近期啓動“快遞進村”工程,目標是力爭用三年時間推動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與此同時,加強政府對農村快遞服務的保障,推動快遞的下鄉和進村能夠落到實處。

相關文章